1 / 5
文档名称:

`物理实验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24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物理实验论文.doc

上传人:wxc6688 2022/7/19 文件大小:2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物理实验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动态法测金属杨氏模量
——建筑工程学院土木064 赵志鹏 06442108
【摘要】:在实验二十二中我们学****了用拉伸法测量杨氏模量的方法,这是最基本的测量方法。本实验学****另一种测量杨氏模量的方法,即将棒状样品用细线悬挂起来,用声学的基频对应的K1值代入频率公式,可得到杨氏模量为

公式中l 为金属杆的长度;m 为金属杆的质量;d 为金属棒的直径,
都较容易测量,f 是金属杆的固有频率。
注:f 不是金属棒的共振频率,而是金属棒的固有频率。
固有频率与共振频率的区别和联系:
固有频率是金属棒本身固有的属性,一旦金属棒做好之后,其固有频率也同时确定。不会因外部条件改变而轻易改变。
共振频率是指当驱动力振动频率非常接近系统的固有频率时,系统振动的振幅达到最大时的振动频率。
(为什么不是两者相等时达到振幅最大,是因为现实情况不可能是无阻尼的自由振动)
区别:
固有频率只与测试棒本身有关;
共振频率不仅与测试棒本身有关,还与振动时的阻尼有关。
(其中: )
联系:
接收
节点

振源
由公式得知,阻尼越小,共振频率与固有频率之间的将越接近。当阻尼为零时,共振频率刚好和固有频率相等。
当支撑点指在节点位置时,测量得到的共振频率就是我们所要的找的固有频率值。
因为节点处的阻尼为零,无阻尼自由振动的共振频率就是测试棒的固有频率。
但是现实情况是,当支撑点真的指到节点处时,金属棒却无法继续激发测试棒振动,即使能振动亦无法接收到振动信号(即观察不到共振现象),最终也无法得到节点处共振频率 。
面对理论要求与现实困难的冲突,该如何处理?
常用的处理方法:近似法和推理法。
近似法:阻尼越小,共振频率与固有频率之间的偏移将越小。虽然阻尼为零的情况在现实不能存在,但尽可能减小阻尼是可以存在的。因此只要实验中找到节点位置,然后再节点附近测量其共振频率即可近似为固有频率。
推理法:如果在节点附近等间距分别测量不同位置的共振频率,那么这些测得的共振频率将遵循某个规律,然后根据该规律通过作图法获得节点处的共振频率(即固有频率)
通过以上两种方法测量获得基频固有频率之后,代入到原理公式即可获得杨氏模量。
但是原理公式的成立是有条件的。 (l >> d)
在一定条件下(l >> d),试样振动的固有频率取决于它的几何形状、尺寸、质量以及它的杨氏模量。
现实情况不太可能达到 l >> d 的条件,故对原理公式需要作些适当的修正,即原理公式基础上再乘以一个修正量T。
T 的大小由查表获得,如下表:
径长比d/l








修正系数T








表一 径长比与修正系数对比关系
表二 实验数据
样品
质量/g
直径/mm
长度/cm
玻璃



粗铜



细铜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