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2023年语文学科高考备考建议.doc

格式:doc   大小:120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3年语文学科高考备考建议.doc

上传人:sunny 2022/7/19 文件大小:1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3年语文学科高考备考建议.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23年语文学科高考备考建议
2023年语文学科高考备考建议
〔来源:义乌市教研室 仅供参考 沈建妹整理〕
一、新老课程高考内容的比拟分析
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新力的要求。
另外,新课程高考在考点设置上有三点变化,一是将老高考的“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改为“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由“重要词语〞而“重要概念〞,剔除了一般词语含义的考查,考点更明确,方向更明了集中,也符合论述类文章阅读需要重视文中根本的重要概念的特点,也是突出一种根底性;二是将老高考的“概括中心思想〞改为“概括中心意思〞,“中心思想〞是基于文章阅读提出的概念,是对文章整体意思的把握,“中心意思〞突破了这一范畴,着眼于阅读信息处理,既可以针对全文的意思概括,也可以是对文章局部或段落的中心意思概括,变得更全面,更符合多年来的考试命题实际;三是取消了“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就是取消了对考生信息推断能力的考查,降低难度,同样是表达了“必考内容〞对考生的能力考查要求。此外,论述类文章阅读删除了“奖赏评价〞的两个考点,也属于必然的选择。
 
㈥选考题考查强调开展性
选考题局部是新高考最具创新的内容。从考查范围上看,它对应新课程的选修课程。从考查内容上看,重点是文学类文本阅读合应用类文本阅读。从能力考查上看,偏重考生在阅读的根底性能力上开展了的能力。
首先是选材的空间十分广阔。文学类文本可以涉及中外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应用类文本涉及中外实用类文本,包括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科学小品等。
其次是除了应用类文本仍然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外,命题不再拟制“理解〞层级的考查考生根本阅读能力的试题。偏重测试对作品的鉴赏评价〔D〕、探究〔F〕能力。文学类文本考查“文学体裁的根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阅读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应用类文本考查“实用类的文体根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这些都是阅读实践很强的内容,对考生人生开展有重要意义,需要考生不仅具备根本阅读能力,还需要更高层级的阅读能力。
  
㈦强化探究能力
"探究"首次写进新课程高考方案,也是对考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考查。其显著特点是全新的命题样式、多样化的答案、较高的分值。
能力要求
能力层级
文学类文本
实用类文本
探究能力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开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开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探究类题目的设置要有利于考生拓展性阅读,所以题目要求要明确,要抓住文本的思想与精神内核。具体拟题时需要扣住文本疑点和难点,激发考生发现和创新的强烈兴趣。
根据上表,探究类试题拟制一般有三个角度:一是开掘文本意蕴的,文学类文本探究题要引发考生品味“言外之意〞,实现多角度鉴赏和品读,实用性文本要引导考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挖掘言语深层内涵,一是探讨作品人文内涵的,通过生发,把握作品的民族心理、人文精神、人生价值、时代精神;一是表达个性化解读的,文学作品引领考生多元化理解品味,实用性文本引导考生扣牢疑点和难点,作有创意的理解。
二、新课改省份语文高考卷的特点分析
三份试卷的列表分析:
题号
广东卷
山东卷
海南卷
题序
内容
类别
题序
内容
类别
题序
内容
类别

1
语音
语言文字运用
1
语音
语言文字运用
1
现代文阅读〔社科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
2
成语
2
字形
2
3
近义词
3
近义词
3
4
语病
4
成语
 
 
 
5
语病

5
实词
古诗文阅读
6
现代文阅读〔社科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
4
实词
古诗文阅读
6
虚词
7
5
人物分析
7
人物分析
8
6
文意把握
8
文意把握
 
7
翻译
9
断句翻译
8
古诗阅读
10
古诗阅读
9
11
默写
10
默写

12
现代文阅读〔社科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实词
古诗文阅读
11
古典小说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题〕
13
10
虚词
12
14
11
人物分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