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中华文化 历史.docx

格式:docx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华文化 历史.docx

上传人:yunde112 2015/1/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华文化 历史.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解题
“婚姻”的含义
(1) 男女***的结婚行为。
“昏姻之道,谓嫁娶之礼”。
—《诗丰篇小序》郑玄笺
(2) 夫妻关系。
“婿曰昏,妻曰姻”。
—《礼记经解》引郑玄注
“东门之杨,其叶牂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诗经·陈风·东
门之杨》
(3) 夫妇双方的父母。
(4) 两家的亲戚(兄弟姊妹等)。
“风尚”: 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惯。—《现代汉语词典》p377

“风俗”: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惯等的总和。
—《现代汉语词典》p377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诗序》
“中华”: 古代称黄河流域一带为中华,是汉族最初兴起的地方,后来指中国。
—《现代汉语词典》p1627
古代华夏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称之为中华。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统辖,皆称中华,亦称中国。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1册p599
“自强胡陵暴,中华荡覆,狼狈失据”。
—桓温《请还都洛阳赋》
“中华民族”: 我国各民族的总称,包括56个民族,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遗产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汉语大词典》1册p599
“文化”: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汉语大词典》4册p1515
第二章婚姻形态
血缘家族期杂乱性交→氏族内群婚(同辈男女)
“男女杂游,不聘不娶”。—《列子·汤问》
“民知其母,不知其父”。—《庄子·盗跖》
“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妇男女之别”。
—《吕氏春秋·恃君篇》
文明史前人们“过着群团的生活,实行杂乱的性交”。—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
母系氏族期氏族外婚(同辈男女)→对偶婚
“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吕氏春秋》
【阿注婚】永宁纳西族,暮宿朝离, “望门居”。子女由女阿注一方照管。
父系氏族期父系个体婚制→父系家长制下婚制
夏禹子启“始传父爵,乃能光治先君之基业”。—《史记·孝文帝本纪》集解引张晏说
【太昊伏羲】“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中华人文始祖。
考古遗迹、甲骨文中所见一夫一妻制
仰韶文化中期(约公元前4千年至前3500年)以前,尚无一夫一妻制资料。
商代进入一夫一妻制时代
“一夫一妻”含义
一妻唯许一夫,但男子可有多个配偶,特别是贵族男子。商王多妻。

“匪寇婚媾”。—《易经》之《屯》、《贲》


“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尔雅·释亲》
由母系时的氏族外婚而来。在父系制下, 兄弟的子女与姊妹的子女(姑舅表兄弟姊妹)结婚。对女子,舅父即公公,姑母即婆婆;对男子,舅父即岳父,姑母即岳母。

周代贵族男子娶嫡妻时,妻的侄(姪)、和娣(妹)陪嫁,叫做“媵”(“送”之义)。侄和娣会成为侧室,后渐与“妾”不分。其所生子女有为庶出。

源于氏族外婚期。古代文献上把父死后其子娶庶母称为“烝”,兄、叔死后,其弟弟或侄儿娶寡嫂或婶母称为“报”。

甲家女嫁乙家子,则乙家女嫁甲家子。又叫以女儿换儿媳。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