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绪论
一、学习本课的意义
1、优化知识结构
2、培植创业能力
3、适应社会环境
二、学习本课的方法
1、重点法
2、案例法
3、讨论法
4、影像法
5、考查法
第一章概述
一、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概念
1、公共关系:组织为达成管理目标而采取的旨在争取公众好感、同情、支持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2、人际关系: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达成自我目标而采取的旨在争取他人好感、同情、支持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二、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特点
(一)公共关系的特点
1、主体的组织性
2、对象的公众性
3、沟通的双向性
4、目标的喻美性
(二)人际关系的特点
1、明确性;2、渐进性;3、可变性 4、辩证性
三、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类型
(一)公共关系的类型
1、从社会分工来看,可分为政治型、经济型、社会事业型。
(1)政治型公共关系:政治家及政治组织为达成政治目标而开展的公共关系。如西安事变、重庆谈判。
(2)经济型公共关系:营利型组织为达成利润目标而开展的公共关系。如健力宝打进美国市场。
(3)社会事业型公共关系:非营利组织为推动某项社会事业发展而开展的公共关系。如希望工程。
2、从公共关系达成的目标来看,可分为形象公关、危机公关、事务公关。
(1)形象公关:为树立组织良好的社会形象而开展的公共关系。如新闻宣传、广告、赞助等。
(2)危机公关:为消除公众对组织的误解,化解组织面临的生存与发展危机而开展的公共关系。
(3)事务公关:为解决组织正常营运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日常具体问题而开展的公共关系。
3、从公共关系的手段来看,可分为传统公共关系与现代公共关系。
(1)传统公共关系:以形成一定定势的意识和已有的模式开展公共关系。
(2)现代公共关系:以现代意识和现代科技手段开展公共关系。
(二)人际关系的类型
(1)亲缘型;(2)地缘型;(3)业缘型;(4)机缘型
四、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五、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起源与发展
1、公共关系起源与发展
2、人际关系起源与发展
第二章公共关系职能与原则
一、公共关系的职能
1、信息职能:收集有关公众对组织评价的相关信息。
2、参谋职能:提出公共关系方面的相关建议。
3、协调职能:解决相关问题,平息矛盾冲突。
4、宣传职能:开展对外宣传,提高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5、服务职能:开展公共关系的咨询、培训及对外服务。
二、开展公共关系应遵循的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
2、互惠双赢的原则
3、开拓创新的原则
4、全员PR的原则
5、整体效益原则
6、法律道德原则
第三章公共关系行为主体
一、社会组织(一)概念及特征
社会组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从事共同活动的所有群体形式,包括氏族、家庭、秘密团体、政府、军队和学校等。狭义的社会组织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如企业、政府、学校、医院、社会团体等。它只是指人类的组织形式中的一部分,是人们为了特定目的而组建的稳定的合作形式。它是实施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它可以发起和从事各种公共关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