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梁甫行》教学设计.docx

格式:docx   大小:11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梁甫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keck 2022/7/20 文件大小:1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梁甫行》教学设计.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梁甫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梁甫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梁甫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梁甫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
1、诗歌简介
《梁甫行》,比较深化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惨痛景象,,使边海贫民悲惨的生活图景跃然纸上,言简意赅,寓意深化。
2、作者简介
曹植(192~232),三国魏文学家。字子建,曹操子,,谥曰思,故世称陈思王。自称“生乎乱,长乎军".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深得曹操赏爱,几乎被立为太子,终因“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而失宠。其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由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他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已
佚,宋人辑有《曹子建集》,今又有《曹植集校注》。
3、诗歌朗读
泰山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4、白话译文
四面八方气候不同,风霜雪雨千里有异.
边海的人民生活艰辛,平时就住在野外的草棚里。
老婆孩子像野兽一样没有衣服穿,每天就在这艰险的山林里生活。
家家户户没有烟火,狐狸野兔在屋内乱窜。
5、创作背景
《梁甫行》是借乐府旧题描写海边逃民的困苦生活而作。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考证,有多种说法。有人根据曹植《求自试表》中“臣昔从先武帝南极赤岸,东临沧海……"的表达,认为这首诗当作于曹植随曹操北征乌桓时,,因当时曹植虽在戎马之中,未经流离之苦,还不可能对灾难中的人民有如此诗中那样深沉强烈的同情。有人根据曹植《迁都赋·序》中“号那么六易,居实三迁,连遇瘠土,衣食不继”的表达认为作于魏明帝时,是自
况。因曹丕父子的迫害,曹植不断地搬家,每况愈下,虽近似“流离”,但并未“失所”,,但不是自况。在曹叡的时代徭役繁兴,赋敛苛细,百姓为了逃避征调,常常不敢家居而窜入山林;诗中写的正是这种悲惨情景。
6、整体赏析
《梁甫行》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是“剧哉边海民”的衬托。各地的情况虽然不同,但最困难困顿的要数“边海民"了。“寄身”三句,实写“边海民”“草野”,过着非人的生活。生吞活剥,巢息穴居,所以说“象禽兽”;他们不敢出来,怕被人发现、抓走,每天就钻在山林里边所以说“行止依林阻”。一个“依”字把逃民们的实际活动和恐惧心理都表现出来了。他们要靠在林中采集食物而存活,要靠险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