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核磁共振波谱实验.docx

格式:docx   大小:35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核磁共振波谱实验.docx

上传人:xiaobaizhua 2022/7/20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核磁共振波谱实验.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核磁共振波谱实验
实验人:王壮 同组实验:刘向宇、罗辉、曾知行 实验时间:
一、 实验目的
掌握核磁共振波谱法测定化合物的结构。
掌握核磁共振波谱仪的使用方法。
掌握核磁共振波谱图的解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
核磁共振波谱实验
实验人:王壮 同组实验:刘向宇、罗辉、曾知行 实验时间:
一、 实验目的
掌握核磁共振波谱法测定化合物的结构。
掌握核磁共振波谱仪的使用方法。
掌握核磁共振波谱图的解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核磁共振的原理
核磁共振现象来源于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在外加磁场 B 作用下的进动。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原子 0 核与电子一样,也具有自旋角动量,其自旋角动量的具体数值由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数决定,实验结果 显示,不同类型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也不同:
质量数和质子数均为偶数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I = 0,如12C ,160。
质量数为奇数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为半整数,如1H , 13C , 170。
质量数为偶数,质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为整数,如2H,14N。
原则上,只要自旋量子数I丰0的原子核都可以得到NMR信号。但目前有实用价值的仅限于1H、13C、 19F、31P及15N等核磁共振信号,其中氢谱和碳谱应用最广。
1丰0的原子核作自旋运动时产生磁矩,在外磁场B中有有21 +1个不同的空间取向,分别对应 0
于21 +1个能级,也就是说核磁矩在外磁场当中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这些能级的能量为
h
E =―卩-B = —y - - m - B
z 0 2 兀 0
根据选择定则,能级之间的跃迁只能发生在Am = ±1的能级之间,此时 跃迁的能量变化
h
为 AE = y- - B
2兀 o
当射频辐射的能量h =AE,就发生共振跃迁,这就是裸核在磁场中的行为。
0
实际上,核外有电子绕核运动,电子的屏蔽作用抵消一部分外加磁场。原子核实际感受到 的磁场强度为(1-b )B,核磁共振的条件为
0
h
AE = y - - (1—c) B
2兀 o
式中,b为屏蔽常数。
由于屏蔽作用,原子的共振频率与裸核的共振频率不同,即发生了位移,称为化学位移。 化学位移用5表示。若选择某一标准物质,将它的化学位移定为零,则其它化合物的化学位移 都可以与这一标准物质相比较,表示为
V —V
5 = 标准 x106 ppm
V
标准
式中,V 为试样中被测定磁核的共振频率;V 为标准物中磁核的共振频率。
试样 标准
5为无量纲常数,是一个与磁场强度无关的数值。常选用的标准物质是四甲基硅烷(TMS), 在氢谱和碳谱中,把它的化学位移定为零,在图谱的右端。大多数有机化合物核磁吸收信号 在谱图上都位于它的左边。
磁性核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共振峰分裂成多重线,这一现象称为自旋 自旋偶合。偶和强度
J用多重谱线的间隔(以Hz为单位)表示。多重谱线的数目为2nI +1,式中,n为被讨论的核 相邻的磁性核的数目;I为相邻磁性核的核自旋量子数。对于质子来说,因为I = 1/2,所以 谱线数目等于n +1,多重线内各峰的强度可根据简单的统计方法求出,与二项展开式的系数 成比例。也就是说,一个邻近质子使被讨论核的共振峰分裂成双线(1:1),两个邻近质子产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