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套改技术要求
(1999年10月28日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厅发]1999] 113号)
一、 一般要求
1、 利用储量表(库)、矿山调查表,参考地质勘查报告,二轮论 证卡中的某些信息,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分类及编码(见表一),对 储量表(库济资源量,其归类编码为2S22;
D级储量套改为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其归类编码为2S22
7、未能按上述要求确定编码的矿产储量,按以下原则确定编码:
A+B级储量套改为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其编码为331;
在上述确定编码的过程中,凡利用二轮证卡信息确定编码的,其 对应关系见表三。
三、套改上步骤
1、 打印十三栏储量表有关内容;
2、 利用储量表(库)和矿山调查表等有关套改信息,建立产资 源储量套改数据库;
3、 矿山调查表与储量库中的储量数据不一致时,一般不作变动。 对有明显错误,有充分依据确实需要变动者,要经过一定程序审批, 变动后要加以注记说明;
4、 用套改软件进行数据检查及套结果汇总等工作;
5、 据套改结果编写矿产资源储量套改结果说明书及矿产资源储 量套改结果批准书。
四、套改工作中有关问题的处理方法
1、凡是经济基础储量(111b、121b、122b )均要有对应的可采
(预可米)储量(111、121、122)。可米(预可米)储量可以米用可 采系数乘以经济基础储量的办法求取,但可采系数的确定必须合理。 同时,可采系数的确定不应采用二轮论证中使用的公式。
同体共生、伴生矿产,可采系数随主矿产。
2、 开采范围内、外累计探明储量的编码分别与开采范围内、夕卜 的保有储量编码相同。
3、 当保有储量为0时,累计探明储量按开采矿区的储量套改。
4、 储量表中的储量数据一般不作变动,确有错误需要改变的, 在套改结果说明书中加以说明,经过一定程序审批后,在今后的储量 表中进行修改。
5、 未履行闭坑审批等程序的矿区的残余保有储量,按矿区利用 情况套改,1998年底以后审批的,在套改结果说明书中加以说明。
6、 对于未利用矿区存在小规模开采的情况,如果储量能够分割, 应按各自利用情况套改否则整个矿区按未利用情况套改,开采情况在 说明书中加以说明。
7、 对于异体共生矿产,并在主矿产开采时受到破坏的,如果核 减其数据,必须经过审程序,否则按原数据套改。对于同体共伴生矿 产,在主矿产开采时未及时对核减的,可按比例核减。
8、 报告的勘查阶段以批结论为准。详查报告中出现的B级储量, 如占总储量的比例小于5%时,按C级储量套改普查报告中出现的C 级储量,如占总储量的比例小于10%时,按D级储量套改。
9、 对于“找煤”阶段的D级储量,若网度达不到现行规范要求, 应套改为预测的资源量(334)。
10、 与主矿产顺便开采的表外矿编码仍为2S,已作为表内矿开 采的表外矿编码2S,并将有关情况在套改结果说明书中加以说明
11、 表内套改后新产生的和表外套改归类的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 均为全矿区的资源量,应分别统计汇总。
附录;1、名词解释
2、 矿产储量表(库)套改信息及套改参数
3、 编码数值的确定及编码归类
附件;1、矿产资储量套改结果说明书(略)
2、矿产资储量套改结果批准书(略)
附表;1、矿产资储量套改矿山调查表(略)
2、 矿产资储量套改结果汇总表(略
3、 矿产资源储量套改代码表(略)
附录1 :
名词解释
套改信息:矿产储量表中信息很多,其中在套改时能够利用的信 息为套改信息。
套改参数:矿产储量库中字段很多,其中在套改时能够利用的字 段为套改参数。
分类编码:即国家标准中的三维编码。
套改编码:按套改信息及套改参数与国家标准中编码各位数值 的对应关系确定的编码。
归类编码:即分类编码,是将套改编码按国家标准中十六种类型 的编码进行归类后确定的。
附录2 :
矿产储量表(库)套改信息及套改参数
套改时能够利用的矿产储量表(库)中的信息有:地质勘查工作 阶段、矿产组合、矿产利用情况、未伸用原因、综合回收来得早 用 情况、报告提交时间及储量级别(见“套改信息及套改参数表”)。
1、 地质勘查工作阶段
内容有:金属、非金属矿产三分法:普查、详查、勘探四分法: 初步普查、详细普查、初步勘探、详细勘探煤矿:找煤、普查、详查、 精查。
该信息可用于确定地质可靠程度条件之一。
2、 矿产利用情况
内容有:开采、基建、停建、停采、闭坑、计划近期利用、推存 近期利用、可供边探边采、可供进一步工作、近期难以利用及近期不 宜进一步工作矿区。
该信息是用于确定单一、主要矿产储量经济意义及可行性研究程 度的主要条件。
3、 矿产组合
内容有:单一矿产、共生矿产、伴生矿产、主矿产。该信息可作
为确定经济意义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