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庆阳传统文化——皮影.ppt

格式:ppt   大小:1,832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庆阳传统文化——皮影.ppt

上传人:lily8501 2017/6/26 文件大小:1.7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庆阳传统文化——皮影.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庆阳传统文化
--皮影
三尺生绡作戏台,
全凭二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
一笑还从掌握来。
皮影简介
据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考证,“中国影戏之发源地为陕西,自周秦西汉以至隋唐当以其地为最盛”。庆阳是周祖的发祥地,皮影戏在庆阳的流行大概从周秦就已开始了。
皮影戏是傀儡戏的一种,千百年来久演不衰。庆阳人民住窑洞,皮影戏也多在窑洞中演出,所以群众称它为“窑洞皮影”、“牛皮灯影”或“牛窑戏”。翻山越岭唱戏,只需一头毛驴驮上箱具,所以群众又称它“一驴驮”,至今仅庆阳市就有近百家皮影戏班。艺人们农忙时耕种农闲时便在窑洞、村镇之间表演,成为山区人民节日和婚嫁等喜庆日子不可缺少的娱乐形式之一。
庆阳皮影,主要以环县皮影为代表。环县古称环州,处在陕甘宁三省交界地带,自古是一个“山童水劣,世罕渔樵,秋早春迟,风高土燥”的偏僻山区。境内山大沟深,沟壑纵横,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至今区内还流行着比较原始的耕作和生活方式。因此土生土长的环县道情皮影戏一经诞生,就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无比喜爱。环县有25个乡镇,目前还有皮影制作艺人10家左右,皮影箱具80余副。
皮影戏的表演形式比较简便,在一张桌子上架起一米见方的幕布,即“亮子”。在亮子后再配上灯光,就算舞台设置就绪了。皮影戏的演奏人员,一般3人即可,“三人一台戏,前台、配音和乐队”,前台操作皮影偶型并兼主配音,其他两人则是司鼓和司琴,也兼配音。
近年来,随着庆阳皮影戏在国内外的多次演出和展示,名声大震。庆阳皮影戏,是祖国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的复合体,是祖国文化遗产宝库中的瑰宝。
皮影制作工艺
庆阳皮影的制作工艺极其考究,非牛皮而不用,而且对牛皮质量的要求也非常严格,要达到平整耐用,厚度适宜,润泽透明,柔而不软,硬而不脆。牛皮经过浸沧、框架、阴晾、刀刮等多道工序之后,才动手精心雕刻。人物、动物、景物的雕刻都曲直有序,阴阳、虚实、疏密、长短错落有致。皮影的着色也极其讲究,以大红、大绿、滕黄主色,兼用少许蓝色、黑色,而且点染时只用纯色。这样演染而成的皮影色彩绚丽,色调和谐,人物栩栩如生,景物浑然天成。
皮影制作工艺
请点击播放视频
皮影戏发展现状
请点击播放视频
皮影发展及传承
皮影戏是我国广泛流传的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民间戏曲艺术,计算机动画是现代流行的一种新兴的视觉媒介。借鉴现代计算机动画技术手段对皮影戏进行提升、改进和创新,以推动这种古老艺术的跨越式发展,使皮影艺术之花枯木逢春,重新焕发青春和活力。
目前皮影艺术已应用于景观设计,还有某些平面设计师经常在自己的作品中,如海报、广告、书籍封面等应用皮影的造型风格来展现中国的传统文化,故结合皮影的风格特点,其完全可以运用于现代服饰设计当中。还可以运用于家居装饰等方面。
皮影这一艺术形式,在促进及加强中外艺术文化交流及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可作出巨大贡献。在中国的传承及发展还需要我们的不懈坚持与努力。
项目分析
一、项目关键技术
1、用Dreamweaver软件实现网页的制作;
2、用MyEclipse实现代码编辑;
3、用SSH框架实现多个网页之间的连接;
4、用Photoshop完成图片的处理和美化;
5、用格式工厂实现视频的剪辑。
二、项目重点
——网页的规划和制作。
三、项目难点
——网页间的连接。
进度安排
一、静态网页的初步设计和制作(第十三周)
1、熟悉相关软件;
2、板块规划和设计;
3、文字资料的完善;
4、所用图片和视频的处理。
二、静态网页细化工作(第十四周)
1、通过MyEclipse实现代码编辑工作;
2、对网页进行美化工作;
3、实现网页的调试和运行
三、人员分配
1、网页制作(网络)
2、资料收集、视屏剪辑、网页美化、板块设计(视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