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信用之殇.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信用之殇.doc

上传人:贾赦 2022/7/20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信用之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信用之殇
戴新羽 前段日子,在分属两地的媒体上分别报导了两起拾金不昧之后大量人试图冒领的新闻:
一个是200g年12月9日《扬子晚报》、苦等失主未果报警求援后,各路人马大显神通,纷纷向警察表示什么不试一下呢?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些去冒领的人做得没错,因为确实没有实质性的惩罚。而且从另一面看,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对这些人而言信用是没有价值的,否则断不会出现住在一个小区里的邻居为了本不属于自己的300块而争得面红耳赤。
信用的本质就是对风险的测度,信用的高低就意味着发生联系的两者之间的风险大小,而且信用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是经过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所产生的一种共识。但需要指出的是,直到今天,所谓依靠单纯的道德观念来维持的信用体系是根本不存在的,只有通过长期而稳定的制度约束才能形成一种社会伦理或者是商业伦理。上面提到的两个例子就证明了当制度约束太弱的时候,人们完全有动力去打破这个约束,从而获取更高的收益。

中国人的圈子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两个例子所体现的信用缺失与制度约束缺失不够普遍,但事实上,信用的缺乏在影响着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经济方面,信用的缺失会很明显地制约经济规模的扩大。自古中国商人并不是以个体而闻名,更多的是以晋商、徽商、浙商这类地域性的群体作为标志,其中的关键就在于用乡土亲情作为纽带来解决信用问题,同一地域的商人间抱团,形成一个外人很难进入的圈子。
从中国的文化根基上,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种维系人际关系的因素,比如排在第一位的始终是血缘姻亲,其次是乡情,再次可能是同门同窗等等,用一个集大成的词来概括,就是“关系”二字。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有文化传统上的血浓于水的古训,另一方面则是在缺乏制度约束的条件下,人际关系很容易暴露在风险之中,所以各种关系就成为一种较为有效的约束。
在这种社会氛围下,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中国的家族企业依旧不愿意交给职业经理人来打理。面对一个法律不够完善和人际之间普遍缺乏信任的商业社会,选择家人作为合作对象,显然是一个比较保险的做法。但是一个人的家人是有限的,在有限之中寻找最适合的管理者,其难度显然远大于在更广阔的市场中寻找一个优秀的经理人,这或许是“富不过三代”的真正缘由吧。而在发达国家的一些老牌企业里,我们可以找到很多例子证明职业经理人往往具有比股东后代们更优秀的经营才能,在更为完备的制度约束下,所有权与经营权之间和谐相处。

制度性的约束

即便是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里有充分制度来约束所有权与经营权双方,事实上也总会出现不和谐的地方,经济学里面有个代理问题,就是专门研究这类不和谐的。举个例子,美国的REIT'S产品发展了几十年,在最早期的REIT'S产品设计中,物业资产的运营管理是通过聘请外部公司来进行运作的,而在近些年来,由REIT'S产品的主体自行管理物业资产成为了一种主流,有研究表明,这种趋势的变化除了有税收优惠方面的原因外,避免外部公司通过关联交易来侵蚀股东利益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代理人与股东之间的目标不一致所形成的代理问题。
当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比如说香港的REIT'S产品,几乎把所有的环节都外包给专业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