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让我们来欣赏
古诗中的缤纷世界
先看看
谁能说出一两首“带色”的古诗?
现在
“言归正传”。
白 黑
先看“白”。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会怎么画呢?
绿[青/苍 (蓝) 翠 碧 ]
青是东方色。白是西方色。黑是北方色。赤是南方色。黄是中间色。
[唐]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反景(影):傍晚的日光。
空山,深林。
能够见到的活动物只有移动的阳光。
为什么“复照青苔上”?
因为空寂的山中久不见人。
“青”是从靛蓝里提取出来的颜色。
青,出之于蓝,而青于蓝 。—《》 蓼蓝:
《》:
终朝采蓝,不盈一襜(chān)。
襜:短的便衣。
“绿”本来的意思是“帛青黃色 ”,是一种间色(中间色)。“青”是正色。
后来“绿” 取代了“青”这个词的主要意思,并且仍包含它自己原来的意思(青黃色 )。
“蓝”是能提取出青色燃料的草。
“苍”是草的绿色。
“翠”是绿羽毛的鸟。
“碧”是绿色的美石。
北朝民歌《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唐]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唐]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水到底是绿的还是蓝的?
现在,咱们一起背一背
[唐]贺知章《咏柳》。
[唐]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
看看碧玉是啥样
绦
从“无”中剪出“有”。“剪刀”是拟人?拟物?
再来一首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满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据说,王安石用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 ,最后选用了“绿”。
“满”比“到”、“过”、“入”好,可是“绿”字无疑地最贴切。
形容词用作动词,一字点出春天的神韵,绘出春风勃勃生机,使全篇生辉。
可不可以说:
红了樱桃
黄了麦田
白了山峦
“二月春风似剪刀”,是把春风比作一件看得见的实物。
“春风又绿江南岸”,是给春风赋予一种力量。
[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yán)长扫净无苔(tái),
花木成畦(qí)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tà,门)送青来。
后两句有动感。
“将绿绕”,“送青来”,“绿”、“青”被物化。
“一水护田将绿绕”,是水绕着绿田(把绿田绕),还是水将着(拿着、带着)绿色环绕农田?
“绿”和“青”是为了避免重复而改换用词吗?二者有没有区别?
修辞上,诗人们往往
把静的化为动的,
虚的变为实的。
不可感知的、不易感知的化为可感知的、易于感知的。
“人化”、情感化。
[唐]李贺《上云乐》
飞香走红满天春,
花龙盘盘上紫云。
……
大家都知道“青春”的意思。
为什么年轻叫“青春”呢?
原来“青春”本来是指春天。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
[唐]孟郊《登科后》: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一作“青春得意马蹄疾”。
孟郊中进士时四十六岁。
后来我们用“青春”表示年龄。这是把“青”和“春”组合起来隐喻人生成年的早期阶段。
又有:青娥,指少女;青岁、年青 、青年,指青春年华。也是用表示色彩的“青”隐喻人生的青春年华。
[“年青”可以写成“年轻”,但“青年”不能写成“轻年”。]
“青春”、“青年”、“年青”这些词就是用化虚为实的手法造成的。
也就是说,不光是修辞,就是普通的造词,也爱用化虚为实法。
火红,猩红(像猩猩血那样的红),雪白,灰白,乌黑,漆黑,天蓝,海蓝,橙色,橙黄,褐色……
高等,深刻,小学,复习……
黄
[唐]高适《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昏黄],[《全唐诗》作“十里黄云”。]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平常我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