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幼儿品德教育的探究
品德是个体社会在道德舆论的熏陶下,在家庭、幼儿园、学校的道德训练影响下形成起来的。它的形成不仅存在于客观的社会环境,也依靠于人的心理进展规律,任何一种品德的形成,都是肯定的道德熟
幼儿品德教育的探究
品德是个体社会在道德舆论的熏陶下,在家庭、幼儿园、学校的道德训练影响下形成起来的。它的形成不仅存在于客观的社会环境,也依靠于人的心理进展规律,任何一种品德的形成,都是肯定的道德熟悉、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习惯等心理成分共同发生作用的一种综合过程。因此,做好幼儿的品德训练工作,不仅是每个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又是幼儿园、学校以及社会责无旁贷的任务。
一、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社会
孩子的社会化最初是在家庭中实现的。家庭中的品德训练是在日常生活中,在家庭成员之间接触中,在家长与同事、邻居、亲友的各种联系中,使孩子逐步理解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并学会正解处理这种关系。
做父母的假如不净化自己的心灵,使自己的品德高尚起来,很难对子女进展品德训练,由于孩子往往是通过父母为人处世的根本态度来了解社会,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例如:有的家长怕孩子“吃亏”就教孩子如何“应付别的孩子;有的家长对长辈不敬,哄骗同事,损人利己,庸俗不堪等,这种实际生活中的示范训练,对孩子的品德形成无疑会产生不良。家庭训练中,注意从幼儿起在合理安排的生活制度中逐步培育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习惯。
二、幼儿园是培育孩子的重要场所
怎样从小培育幼儿的道德品质,是一个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的问题。因此,幼儿道德品质的形成以及优良品德的培育,不良品德的矫正,教师是辛勤的培育者,幼儿园是重要场所。
1、潜移默化在品德训练过程中的影响
训练被誉为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举止言谈,对幼儿的确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有肯定道理的。
这就要求教师好具有共产主义的道德观念,有较深厚的文化学问素养,有敏捷多样的训练方法,用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汗水,去激发孩子们的心灵中的光和热,以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的培育,以行为习惯和道德习惯的养成为主要任务,使祖国的花朵绚丽开放。
2、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的培育
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动力,是形成道德信念的重要条件,是人们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心情体验,是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发生进展起来的,道德情感的训练旨在使孩子树立区分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的观念,并建立责任感、义务感、正义感等高尚情操。
情感在幼年的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幼儿园中欢快的生活有利于他们体验到集体生活的暖和,树立起对将来的信念。教师要寓品德训练于一日生活之中,使幼儿不但能养成安康向上的道德情感,而且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形成高尚的道德信念,从而使幼儿能够把家庭中养成的爱父母爱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