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浅谈木结构古建筑加固方法.docx

格式:docx   大小:19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木结构古建筑加固方法.docx

上传人:麒麟才子 2022/7/21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木结构古建筑加固方法.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
浅谈木结构古建筑加固方法
摘要: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建筑材质以木材为主,受自然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加上建成时间较久和木材本身材性问题,消逝各种形式的损坏症状,本文通过针对不同损坏状态特征,争辩多种木结构古建筑加以木质为食,穿孔食蛀木材,造成木材虫蛀孔洞甚至木材内部中空,使得木构件有效截面面积削减,承载力气大幅下降,影响整个构架平安。在各种木材中,除樟木、杉木、柚木等木材本身具有防虫作用外,其余大部分常用建筑木料皆不具有防虫功能。

、斜纹等自然 缺陷

木结构古建筑中,有不少构件的用料存在木节、斜纹等自然 缺陷,一般状况,由于构件的截面尺寸有较大冗余,在没有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下,可以正常工作;但一旦与领近的其他残损点组合,就简洁产生危及平安的问题。,由于材料性能老化、外力破坏或承载力设计冗余不足等缘由造成构件弯曲变形,不但影响建筑外观,甚至导致倒塌破坏。
5

2加固方法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明确提出古建筑木结构的修理与加固必需遵守不转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在修缮爱惜过程中应保存原来的建筑形制、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工艺技术和传力体系不变。针对木结构古建筑的损坏程度,制定整体加固方案或对构件进行局部加固。



针对木结构古建筑整体的不同损坏程度,实行以下整体加固方法[2]:(1)修整加固当建筑构架整体变形较小,各个构件位移、错位不大,总体损坏程度较轻时,可不拆换各个受力构件,直接对木构架进行整体修整加固。这种加固方法成本低且施工简便,较好地保持古建原貌。(2)打牮拨正局部构件、古建外观损坏较为严峻,但主要承重构件完好时,可不拆落木构架,先使发生倾斜、扭转、拔榫的构件复位,再进行整体加固,同时更换或加固受损严峻的构件。(3)落架大修当建筑构架整体包括主要主要传、承力构件受损严峻时,应全部或局部拆落木构架,同时更换或加固受损严峻的构件。这种加固方法相当于对古建筑进行“解剖手术”,在确定程度上转变了古建筑的历史原貌。
6



(1)墩接加固柱脚或梁枋部分发生糟朽时,可接受木料或钢筋混凝土、石料等进行墩接加固;这种加固方法不需要整体拆除替换,最大限度利用原构件;但墩接构件与原构件存在裂缝界面,不能保证构件的整体性,且对构件原貌转变较大。[3](2)嵌补加固当构件消逝表层干缩裂缝,可接受腻子、桐油灰、环氧树脂或其他胶粘剂灌胶嵌补裂缝孔、洞,当裂缝宽度较大时,可先用木条嵌补,再用胶粘剂粘牢,并在裂缝区域内用铁箍或FRP箍箍紧。嵌补加固仅适用于裂缝进展深度不超过截面尺寸1/3的损坏构件,且承载力气不如原构件。(3)铁箍加固当构件表层裂缝进展深度超过截面尺寸1/3或消逝贯穿纵向裂缝时,接受铁件将构件箍紧,通过铁件的约束作用可显著提高构件的承载力气。接受铁箍加固需要做好防锈措施,一旦铁件发生严峻锈蚀,会显著降低约束效果,且影响古建筑外观。(4)化学加固梁枋、柱因发生虫蛀或腐朽而形成内部中空时,但构件表层结构完整,且完好厚度不小于50mm时,可先将内部朽烂部分清理干净后,灌注改性环氧树脂灌浆料加固,当中空部分较大时,宜先用原构件相同材质木料填充后灌注改性环氧树脂灌浆料加固。(5)FRP加固FRP材料具有轻质高强、高弹性模量、耐虫蛀、易施工等特点,是近年来国内外应用较多的一种新型加固材料。现有争论表明FRP加固木构件能够显著提高构件的承载力气和刚度,同时对构件的延性也有确定程度的改善;但对于长期性能、耐疲乏性能的争论较为缺乏,同时,FRP加固木构件会明显转变古建筑的原貌。[4](6)支顶加固通过在木梁下设置附加支座进行支顶加固,可有效降低跨中弯矩和跨中挠度,削减构件的弯曲变形。支顶加固施工便捷,不转变构件原貌,但会转变原构件的传力体系。[5](7)更换新构件当木构件受损严峻时,利用上述种种加固方法进行加固并不现实,只能接受更换新构件进行加固修复。新构件应优先接受与原构件相同的树种木材,当确有困难时,应选取强度等级不低于原构件的木材代替。
6

3结语

我国拥有大量的木结构古建筑,普遍存在各种不同程度不同状态的损坏,必需加以修缮和加固。要依据实际状况选择适当的加固方法和合适的施工材料,防止因修缮加固而造成对古建筑历史文化风貌的破坏,真正做到“修旧如旧”。
7

参考文献

[1]梁歌,[D].[J].建筑与文化,2017,0(2):130-13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