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九章·惜往日》与《惜誓》之比较初探.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九章·惜往日》与《惜誓》之比较初探.doc

上传人:丰儿 2022/7/21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九章·惜往日》与《惜誓》之比较初探.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九章·惜往日》与《惜誓》之比较初探
桂文利 陈应飞摘 要: 《九章·惜往日》与《惜誓》是楚辞中的代表之作,两者有着较为相似的写作背景,在结构层次安排上清晰合理,同时也包含着密切的情感联系,象征、引用典故等高超的表现手法更是一大亮点,《九章·惜往日》与《惜誓》之比较初探
桂文利 陈应飞摘 要: 《九章·惜往日》与《惜誓》是楚辞中的代表之作,两者有着较为相似的写作背景,在结构层次安排上清晰合理,同时也包含着密切的情感联系,象征、引用典故等高超的表现手法更是一大亮点,从而在思想内容与形式技巧上达到完美的统一,成为后代学者争相效仿的经典“美文”之作。
关键词: 《九章·惜往日》 《惜誓》 象征指向
《九章》是屈原最著名的楚辞作品之一,其中《惜往日》这一篇更是包含了作者的无限忧思,与贾谊的《惜誓》篇章在内容情感上有许多相通的地方,都集中表现了作者对君主始乱终弃的愤懑之情,对谄谀小人的仇恨之情,以及自己胸怀大志却无法施展的苦愁之情。王逸的《楚辞章句》将上述两篇都收罗在内,并且对其做了比较充分的解说,《惜誓》的作者众家历来说法各异,在此姑且把贾谊暂定为其作者,其余说法考证从略。贾谊所作的这篇文章也是以屈原的角度来创作的,所以两篇文章都抒发了同一类情感,只是象征的指向可能有所差异。
一、写作背景
屈原在楚国官至三闾大夫,在一开始受到了楚怀王的信任和器重,参与商议国家大事和法律的制定,主张举贤任能、章明法度,在外交上联齐抗秦,提倡“美政”,但是受到怀王身边谗佞的排挤,以靳尚为首的谄谀小人在怀王的耳边诽谤屈原,怀王将屈原逐出郢都,流放到江南。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再次被流放。其内心充满无限的忧思得不到抒发,同时也对君主不能识别贤能积聚着怨恨,对奸人谗佞更是恨之入骨,所有的感情汇集到一起,创作出这篇文章,表现了自己忠贞的节操,对往古圣王贤士的渴慕等,这些都是作者处在这一环境下所作出的文字表达。
《惜誓》的作者贾谊有着与屈原相类似的遭遇,前者写过《吊屈原赋》来纪念屈原,从中可以看出两者在情感上的共鸣。贾谊在年少时就得到提拔,汉文帝对其十分器重,让他做到太中大夫,他向君王提出了一系列有建设性的改革意见,制定了新的典章制度,兴礼乐、改正朔、易服色、改变官名等,主张削弱封王势力。但是这些建议触动了高官权贵们的利益,他们设置重重阻力,破坏改革,并且谗害贾谊,最终使他被贬到长沙国,做了长沙王的太傅。虽然他已经不居显位了,但是对国家大事还是极度关注,表现了自己对朝政的担忧。屈原的事迹给了贾谊抒发情感的渠道,叹息自己与其有着相同的遭遇,仿照《离骚》之文,写下了这篇《惜誓》。
二、结构层次
《九章·惜往日》以“惜往日之曾信兮”开篇,开门见山地点破了题旨,往日君臣和睦、共商国是,一直到“虽过失犹弗治”,展现了一片国家法度严明、自主富强的图景,这些是作者对过往的美好回忆,接着发生了转变,自己的洁行遭到了谗人的妒忌,君主也受到了其蛊惑而壅蔽,渐渐地疏远了“我”,将“我”流放到山泽之中,远离了国家,自己的才能得不到施展,也表达了对君主不辨贤愚的痛心,如“君无度而弗察兮,使芳草为薮幽”。下面一段紧接着列举了前代历史的人物典故来对应表达自己的遭遇,“伊尹烹于庖厨”、“宁戚歌而贩牛”,这些贤士虽然一开始沉沦下寮,但最终都遇到了明君,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