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2022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真题精选及答案8节.docx

格式:docx   大小:23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2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真题精选及答案8节.docx

上传人:mama1 2022/7/21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2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真题精选及答案8节.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22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真题精选及答案8节
2022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真题精选及答案8节 第1节
球阀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阀门品种之一,其主要特点为(---)。,、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对围岩破坏较小,适宜打长洞的 TBM 法施工是指全断面掘进机。
2022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真题精选及答案8节 第3节
某建设项目为新兴化工产品制造类项目,已列入发改委年度投资立项计划。决定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确定中标人。招标公告中约定2022年7月1日上午10:00为投标截止时间,2022年10月1日正式破土开工,合同工期为18个月。建设单位在省报和中国化工报上刊登了招标公告。国内20个单位提出投标申请,经资格审查,投标人A、B、C、D、E、F、G、H等8个投标人通过资格审查,购买了招标文件准备参加投标。按照建设单位招标进度计划,工作正常进行。 5月10日上午10:00在招标人办公楼二楼会议室召开投标预备会议.为,准确掌握潜在投标人出席投标预备会的情况,在会议室入口设置了签到处,要求与会人员依次签到。并注明联系地址、联系人、联系方式。会议上主持人介绍了项目概况,设计单位强调了技术难点,依次询问了潜在投标人需要澄清的问题。 5月12日组织8个单位代表进行现场踏勘。 6月20日由于配套项目的环境保护技术设置设计存在明显缺陷,环保部门要求配套项目延迟建设。当日建设单位用电话迅速通知了潜在投标人。 6月30日上午10:00。投标人G在送达投标文件时,告知投标保证金支票丢失,日后再提交。投标人H提出投标保证金全额的50%当日提交,若中标再支付50%投标保证金。 7月1日上午10:00按约定时间开标,唱标时发现:投标人D工程报价汇总表中,投标函上报价小写数值与大写数值不一样,小写数值与投标报价汇总表一致.于是按照其投标函上的小写数值进行唱标;投标人F的投标函没有盖投标人单位印章,同时又没有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签字。主持人要求D、F两投标人必须于12:00以前修改投标文件缺陷。 为保证合同履行,招标人提出需要在招标文件规定的中标价5%的履约保证金额基础上,增加中标价的10%作为履约保证金。 开标时部分投标单位的投标报价和自报工期数据见表4-17.时间价值系数数据表见表4—18。 问题: 1.招标工作中有哪些不妥之处 2.合同文件规定:各投标单位自报工期不得超过18个月,超过时按废标处理;自报工期少于18个月时,每提前1个月,在计算评标价时按折减报价40万元考虑;每月工程款于下一个月末支付。 评标时采用最低综合报价中标的原则,但最低投标报价低于次低报价10%的报价将不予考虑。 根据试题背景材料,计算部分投标单位的自报工期、投标价、综合评标价。说明依据投标价和综合评标价计算结果确定中标人的结论。 3.根据投标人报价数据绘制其投标价现金流量图、综合评标价现金流量图。
答案:解析:问题1: 招标过程中不妥之处如下: (1)招标公告发布应同时在《中国日报》、《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建设报》、“中国采购与招标网”等媒体上发布,而不能仅在省报和《中国化工报》上发布。 (2)现场踏勘工作完成之后才能召开投标预备会议,本项目招标程序上出现错误。 (3)投标预备会依次签到并登录相关信息要求,违反了《招标投标法》第22条规定的招标人不得向他人透露已获取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名称、数量等需要保密信息的规定。 (4)投标人G、H在投标截止期前没有依照规定交纳投标保证金,应按无效标处理。 (5)调整招标范围应在6月15日以前通知所有投标人,而且必须采用书面方式而不能是口头方式、电话方式。 (6)开标唱标时,D投标报价应以投标函(正本)上大写数值为准。F投标文件缺陷应按废标 处理。 (7)《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第62条规定,招标人不能擅自提高履约保证金数额。 问题2: (1) (2390-1980)÷2390=17.15%>10%。最低投标报价与次低投标报价相差17.15%,超过 10%,按规定E的投标报价为无效报价。在B、C、D三单位报价中8最低,若按最低投标价中标原则应确定B为中标人。 (2)根据投标人D相关资料计算D投标报价现值和综合评标价现值(每月工程款下个月末支 付)。 投标价现值=160×(P/A,1%,3)×(P/F,1%,1)+130×(P/A,1%,5)×(P/F,1%,4)+(130+220)×(P/A,1%,3)×(P/F,1%,9)+220×(P/A,1%,2)×(P/F,1%,12) =160×2.94×0.99+130×4.85×0.96+350×2.94×0.91+220×1.97×0.87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