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汽车噪声污染论文
摘要
噪声是现代城市的主要污染之一,也是评价汽车环保性能的重要指标。至2011年2月底,,去年全国新增机动车2048万辆、驾驶人1317万人,有20个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这些车辆主要集中在经济、文化较为发达,人口较为集中的城镇。据《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年鉴资料,我国城市数已达668个,今后10年,我国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2005年城镇化水平将由2000年36%提高到38%,到2010年再提高到45%,,~2亿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新增城市人口40%。因此车辆噪声已对城市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构成危害,控制车辆噪声水平是势在必行。
所以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每年增长率越来越高,人们对于汽车的舒适性和振动噪声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关注。据有关资料表明,城市70%的噪声来源于交通噪声,而交通噪声主要来源于汽车噪声。汽车噪声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休息,严重时甚至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如引起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汽车噪声可使学习工作效率降低、产品质量下降,在特定条件下甚至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所以汽车噪声的控制,不仅关系到乘坐舒适性,而且还关系到环境保护。然而一切噪声又源于振动。振动能够引起某些部件的早期疲劳损坏,从而降低汽车的使用寿命;过高的噪声既能损害驾驶员的听力,还会使驾驶员迅速疲劳。从而对
汽车行驶安全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所以汽车噪声的控制,也关系到汽车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因此振动、噪声和舒适性这三者是密切相关的,既要减小振动,降低噪声,又要提高乘坐舒适性,保证产品的经济性,使汽车噪声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
关键词:噪声法规标准,噪声源,空气动力噪声,减噪方法,噪声源的识别
1、引言:
噪声在20世纪50年代已被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列为主要环境污染源之一,20世纪60年代,各汽车主要生产国相继制订汽车噪声法规和其测量方法。国外规定新车型如达不到本国规定的噪声指标就不许销售。在噪声法规的驱动下,各阶段汽车噪声控制技术也取得不断的进步。并且随着法规的日益严格,汽车降噪技
术的研究更加广泛和深入。欧洲的法规规定,从1996年10月起,客车的外部噪声必须从77 dBA降到74 dBA,减少了一半噪声能量,到本世纪末进一步降低到71 dBA。日本的法规规定。小型汽车在今后十年内噪声标准控制在76 dBA以下。国内的一些大城市也计划在2010年交通干线的噪声平均值控制在70 dBA以内。而据国内目前有关资料表明。国内的大客车的噪声许可值则不得超过82 dBA, dBA。由此可见,我国在车辆噪声控制方面还得狠下工夫。
虽然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我国的汽车噪声法规起步相对较晚,发展较缓慢。但是,随着近几年国内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相应的汽车噪声法规变化较快,在某些方面已接近。不过总体看来,无论是汽车汽
车噪声法规和标准,还是噪声控制技术的研究都同国外有一定的差距。
本文主要是分析了汽车运行时的噪声源以及其对应的减噪方法,期望有助于我国汽车降噪技术的发展。
2 国外内噪声法规标准及研究现状
噪声的定义主要是从主观需要的角度认为一切不希望存在的声就是噪声。众所周知,噪声对人的心理和生理都有严重的危害,它和大气污染、水污染并称为现代社会的“三大公害”。各国都制定了噪声允许标准。对于噪声的评价量很多,这里主要介绍二种。
1) 响度级、等响曲线和响度
人耳能接收声波的频率大约在20Hz到20kHz,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高于20k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人们通常用“响”与“不响”来描述对声音的感受,这种感觉同声波的强度和频率密切相关也就是说相同声压级单频率不同的声波,人耳听起来会不一样。为了定量描述声音的这种特性,通常采用1000Hz纯音为标准,定义其声压为响度来确定。对各频率的声音作同样的试听比较得到同样响度级时频率与声压级的关系曲线,称为等响曲线。由于响度级仍然是一种对数表度单位,不能线性表述响度级与人的主观听觉的轻响程度,因此提出了一个“响度”参量来表述主观听觉与轻响程度的线性关系。
2) 计权声级
对声或噪声的客观度量通常采用声压级、声强级或声功率级。由于人的感觉受到频率的影响,为了使声音的量度和人的听觉一致,在测试过程中对信号进行了模拟人耳的滤波,该滤波称为计权,根据频响特性的不同,计权分为A、B、C和D计权等。其中A计权的频率响应与人耳对宽频带的声音灵敏相当,目前被广泛应用为评价参量。
噪声源的识别
根据噪声源发声机理通常将噪声分成三类:机械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