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本当之无愧的名著
孙瑞“读新闻传播学书”栏目主持人按语
法国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的中文版几年前颇为畅销。其实它是一本旧书,早在1927年商务印书馆就出版了中译本(当时叫《群众心理》)。这是一本涉及群体传播的书一本当之无愧的名著
孙瑞“读新闻传播学书”栏目主持人按语
法国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的中文版几年前颇为畅销。其实它是一本旧书,早在1927年商务印书馆就出版了中译本(当时叫《群众心理》)。这是一本涉及群体传播的书,因而成为当前传播学课程的主要参考书之一。群体传播的很多特征,勒庞在一百多年前就根据法国的群体活动给予了阐发,至今仍有参考价值。该书有17种文字的版本,说明其较强的生命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提出了问题,但并没有解决问题。读这本书,给读者提出的进一步要求是:想一想如何解决群体传播中存在的弊端。本组读书笔记的作者均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本科生。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力丹
弗洛伊德说:“勒庞的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 (大众心理研究)是一本当之无愧的名著,他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他说的这本书中译本就是《乌合之众》,书中对群体心理和行为的描述与抽象实在“精致”。书读起来十分顺畅,每一个看似抽象的定义都伴随一个足有说服力的例证――尽管例证距离我们颇为遥远。勒庞为我们举起一面镜子,看清身处群体中的我们和别人的群体。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群体”的概念。勒庞所说的群体并非我们一直所认为的――“许多人凑在一起,就叫做群体”。心理学意义上的群体是有前提条件的,群体中的人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个性的消失、拥有集中关注同一件事的感情与思想。这样的群体即所谓“乌合之众”。
从历史上来看,每一个这样的群体的形成看似偶然,但追根溯源,群体的形成都是当时客观环境和个体主观思想双重因素共同导向的必然结果。从《乌合之众》中便可窥知一二。
群体心理――本能的苏醒、理智的消失和感情的极端化。集体心理并非每个群体成员生活中的常态,只有当他们属于集体中的一员的时候,他们的性格、思维和感情,与独自一人的时候大有不同,此时,群体成员的心理才被称为“集体心理”。
即使群体中只有三五个人,这明显大于一个人的数量,为群体本能的苏醒找到产生的基础。与个体明显的个人符号不同,群体会有一个不清晰的名字,以群体的名义行事,就像躲在一层面具后面,是不会被辨认出的,由此也不再需要负责任。此时,法律、道德上的约束会降低,原始本能的表达和释放也就顺理成章。
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说的是人多而智慧叠加;而在群体中的个人更多的是理智的全线倒退。勒庞指出:“相比于个人,群体不存在丝毫的智力优势!”群体实际是用形象来思维的,群体中的某一个人对事实的形象解读,会产生传染暗示的效果,发生所谓“集体幻觉”。自然而然的,群体的观察力受“集体幻觉”的影响,在自以为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群体的智力泯灭也就不足为怪了。“群体对一切传统事物、传统制度,都有着绝对的迷恋与崇敬;他们对一切有可能改变自身生活基本状态的新事物,有着根深蒂固无意识的恐惧。”拒绝接受新事物是群体缺乏理性的直接表现之一。由于群体中的人有足够的自信,甚至可以说是自负,带有一种群体优越感,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