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篮山鸡蛋
姜传奇 董瑞霞 王桂升那天晚饭过后,院门被轻轻敲响,前去开门的母亲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请进屋里来。老人挎个竹篮,步履蹒跚地踱进门槛,满腔感激地喊了我一声“姜老师”。灯光里,我看清老人饱经风霜的面容之后,确认那是小建的奶奶。一篮山鸡蛋
姜传奇 董瑞霞 王桂升那天晚饭过后,院门被轻轻敲响,前去开门的母亲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请进屋里来。老人挎个竹篮,步履蹒跚地踱进门槛,满腔感激地喊了我一声“姜老师”。灯光里,我看清老人饱经风霜的面容之后,确认那是小建的奶奶。
老人握着我的手说:“很久以前就想来拜访姜老师,可小建吵嚷着不让。”我的心蓦地一紧,老人看出了我的顾虑,掀起竹篮上覆盖的花布,露出满满一篮小巧玲珑的山鸡蛋,笑着说:“我在山上养了几只鸡,下了蛋就给这俩孩子补补营养,可小建非要攒下给老师送来……”老人的话音未落,我的眼睛就湿润了。
小建是我班里的一个孩子,初接这个班时他的语文成绩竟只是个位数,如此薄弱的语文基础,怎能顺利应对三年级即将训练的作文和阅读呢?作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我对小建的学习状况忧心忡忡,正在交接班级工作的前任班主任莞尔一笑,道:“小建的智力不是很糟糕,关键是家庭情况比较特殊。”
小建父母离异,他还有个孪生的弟弟,由于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所以兄弟俩打小就和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成长的轨迹中缺乏父母悉心呵护的润泽,小建的性格里多了些不羁,整日跟着劳作的奶奶晒在太阳底下、田间地垄、大街小巷,贪玩的他无所不至。常常在暮色黄昏时分,街上飘来小建奶奶找寻他归家的呼唤声。家庭教育的疏松,使小建的懒散直到上学也不见收敛,因此小建一进入小学就成了“学困生”。
第一次被这42双清澈单纯的眼睛簇拥着,心与心交流的同时我快速地搜寻到了小建,一个清秀瘦弱、眼神黯淡的男孩子。早晨的朗朗读书声中,我驻足窗外静静聆听,透过玻璃我看到他正在东张西望;课堂上孩子们目光炯炯地在课本上搜寻着问题的答案,只有他无精打采地翻错了页。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面对小建长期积淀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我陷入沉思。
课下我找到小建,腼腆的他显得仓皇不安,一双大眼睛紧张圆睁,和我短暂的对视就流露出羞赧的表情,头沉沉地低下去,像是想钻进地缝里去。我为这样的一幕而微微心痛,这是残缺家庭的孩子缺乏父母关爱而极度不自信的表现。
我拾起一篇已经布置预习的课文让小建读给我听,我鼓励他:“没事,看准了你可以小声读,老师听得见。”他的小嘴抽搐了几下,那一刻,我能感觉小建的紧张骤然加剧,面颊瞬间泛起一片绯红。我微笑着试图舒缓他的紧张,“没事,可以酝酿一会儿,来,让老师和你一起先认识一下生字!”就这样手把手地教,时值午休时间,静悄悄的办公室里我能听见小建渐渐归于平静的心跳。他终于读出声来,尽管读得效果很不理想,可我分明从那掩饰不住的颤抖声中听到了他试图尽力的尝试,或许这是小建第一次在老师面前朗读课文,为了老师的欣赏和聆听,他想用心到位地阅读,但拿书的动作却显得刻意、机械。孩子的心情,我懂。
小建需要补的知识太多了,我让他回家带来二年级的课本,从此我的办公桌旁多了一张凳子,闲暇时便带小建温习先前没有扎实掌握的知识。渐渐地,我和小建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近。小建的学习兴趣越发浓厚,课堂上他专心致志地听讲,兴致盎然处他也会举手发言。我知道我的提问必须要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