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万石之王.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万石之王.doc

上传人:宝钗文档 2022/7/21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万石之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万石之王
陈焕伦 “灿如金,润如玉,凝如脂”的田黄石,几百年来一直受到文人墨客、印家的青睐。田黄是产于福建寿山的寿山石,是寿山石系中的瑰宝,是印章中的极品,是我国特有的“软宝石”!全世界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一块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中万石之王
陈焕伦 “灿如金,润如玉,凝如脂”的田黄石,几百年来一直受到文人墨客、印家的青睐。田黄是产于福建寿山的寿山石,是寿山石系中的瑰宝,是印章中的极品,是我国特有的“软宝石”!全世界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一块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中出产,因色相普遍泛黄色,又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石。
田黄石素有“万石之王”的尊号。其色泽温润可爱,肌理细密,自明清以来就被人视为“印石之王”。数百年来田黄石受藏家至爱,正如俗语所说:“黄金易得,田黄难求”。
田黄以柑橘黄、金黄为上品,枇杷黄、桂花黄次之。石质极为温润、凝脂、细腻,虽不很透明,但是自有一股气定神闲、娴雅无边的气质。前人形容它“如脂如膏如腴”、“拂之有痕”,在软质雕刻石中居第一品。明、清各朝,田黄石均被作贡品献入皇宫,被雕刻成御用玺印及艺术摆件,故田黄石被尊为“石中之王”、“石帝”,其身价无与伦比。
田黄石品质六面观
田黄雕件的品质主要表现在石形、石质、石色、石皮以及萝卜纹、红筋等六个方面。田黄石的外形多呈卵石状,光嫩圆滑,没有明显的棱角。这是由于矿块在迁移滚动过程中,受到溪水不断冲刷研磨的结果。
田黄石的质地湿润可爱,为微透明或半透明体。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它焕发一种其他石材品种所不具备的迷人光彩。
“田黄石”顾名思义,是一种黄颜色的宝石。尽管按照色相区分,有田黄、白田、红田、黑田以及银裹金、金裹银等品种,但无论什么色彩的田黄石都是以黄色作为基调,只不过偏白、偏红或偏黑而已。比如“红田石”其色近橙黄如桔皮,绝不可能出现桃红、朱红和血红的色彩;“黑田石”则黑中带赭;即使被称作“白田”的田黄石,也并非纯白如雪,而是白中稍带淡黄或蛋清色。
多数田黄石的外表都有黄色或黑色的皮层包裹着,或厚或薄,或全裹,或稀疏挂皮,形态变幻无常。虽然也有一些田黄石因为色皮极薄,一经雕刻打磨即被清除,但田黄石的颜色都不是表里如一的,通常是由表皮向里层逐渐转淡,乃至泛白。这种色彩的变化规律,以块头大的田黄石尤为明显。
凡是透明度较强的田黄石,在强烈的光线下观察,它的肌理往往隐约可见到一条条细而密的纹理,其形状犹如刚刚出土的白萝卜纤维,故有“萝卜纹”之称。
红筋则是指田黄石表层偶尔出现的红色筋络,红如血,细如丝,俗称“红筋”又叫“血丝”。它是田黄石在迁移过程中产生的细裂纹,经土壤中氧化铁渗透而形成的格纹。田黄石的鉴定,目前主要是依靠肉眼进行,根据上述外观特征基本可以辨别清楚。
田黄石的历代收藏
“石不能言最可人”。田黄石用的是雕工精细的薄意雕刻技法,即用极浅的浮雕,雕刻层薄而富有画意,这也是寿山石印章一种独特的表现技法。薄意雕刻刀法流利、刻画细致、影影绰绰,因此备受金石家欣赏和推崇。田黄石名列中国“三大印石”之一,由于主要是作为文人雅玩。田黄石以前的收藏都是在一个小圈子进行流转,基本都是些收藏家以及雕刻家。
原石的收藏早在明朝初年以前就已经开始。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建于唐光启三年(8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