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棵树作文(我变成了一棵树)
一棵树作文1
老家后院有一大片地,地的顶头有一棵苍翠茂盛的核桃树,那是奶奶种下的。这颗核桃树,就像是一位坚毅执着的卫兵守护在家门口,它承载着我们对老家的思念。这棵树也和奶奶连在了一起,是春天奶奶休息在风中听见自己的叶子在沙沙响,却听不到为爱哭泣欢乐的声音。在人们喜爱我们的同时,他们不知道我更渴望体验人类的一切情感。
总之,只要我是一棵树,我就会为人类送去绿色的祝福。风雨中我抬起头,冰雪奈何不了我,绿叶中留下无数的故事,那是爱的音符,风是我的,云是我的脚步,洒给大地多少绿荫我都无怨言,只要我是一棵树。
一棵树作文3
是什么时候与《语文报》相识的?是一个宁静的周日,教室里只有两个沉醉书香的女孩儿,其中一个拿出珍藏的《语文报》与我共读,让我与她初次相遇?还是那个喜爱读书的年轻语文老师,在晚自习时给我们朗读自己订阅的《语文报》上的美文,之后顺手把报纸赠送给了身为语文科代表的我,让我对她一见倾心?
记忆虽已模糊,但初相遇时,那种怦然心动、心醉神迷、如饮琼浆的感受却难以忘怀。
后来,我自己做了语文老师。
自然,会有许多家长和朋友请我给他们的孩子介绍课外读物。“给他订份《语文报》!开阔视野,滋养心灵!”我的推介发自肺腑,因为在我心中,《语文报》一直保持着她纯正、雅洁的品位,不媚俗,不落俗。语文晚自习,我最爱带着孩子们一起读她的“文学欣赏”、“经典品味”和“思维茶座”这几个栏目,和孩子们一起亲近文学、诵读经典。此时,《语文报》在我心中,俨然是棵大树,她枝繁叶茂,惠及四方。
如今,我和我的学生们都成了《语文报》的作者。
清楚地记得第一次为她写稿时的忐忑。因为不知从什么时候根植在心中的对《语文报》的喜爱,已经随着岁月的沉淀变化成了尊敬。我害怕自己的文字会成为白璧上的微瑕。
清楚地记得和孩子们一起为她写稿时的欣喜。那是一期“历史文化名城”的专栏,借着“荆州”这座古城的光耀,我和孩子们一起收到邀请荣幸地成为“导游”,要用自己的文字向读者介绍荆州。最后罗心宇同学的《醇香荆州》和陈蕾同学的《吃在荆州》脱颖而出,而余春蕾同学的《荆州之韵》竟然还幸运地成为“名家评点”的得第一次成为《语文报》专栏人物时的感动。或许是因为长年与孩子们厮磨在一起的缘故,习惯于静对孤灯,安然生活的宁静。突然有一天,得知《语文报》要我做“杏坛风华”的专栏人物,我竟然感到一阵慌乱:我何德何能,受到《语文报》如此垂青?惶惑之后,硬着头皮开始写稿。等到稿件写成,身心松快之时,突然醒悟:这,不是又一次鞭策么?正是在“给自己画像”的过程中,完成了对自己的梳理和提升。《语文报》大爱无言!
想到张晓风的散文《敬畏生命》中写到印第安那州湖畔的一棵树,她说这棵树“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但造物者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以此来赞美生命的伟大。
《语文报》何尝不是这样一棵树?几十年来,她一直高雅地、不计成本地、不分昼夜地飘散着语文的种子,而且,她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奢侈的壮举。
(梁吴芬系湖北省优秀语文教师,荆州市学科带头人,荆州市骨干教师)
一棵树作文4
家门前的那棵树,遒劲、巨大。不知是何时栽下,老态龙钟的古木皮上穿插着不少小洞,繁茂的枝叶足可以成为乘凉避雨的地方;家门前的那棵树,占据了门前地方的三分之一,它更像一个年迈的长者,见证着家族的兴起与世世代代人的相传,偶尔可以看到树下有两张竹凳和一块棋盘,竹凳的主人便是两位老者,有时可斗上半天棋,不知疲倦,乐在其中;家门前的那棵树,记载了我的童年史,依稀记得刚学会走路时,在树下嬉戏的场景。
家门前的那棵树,虽然古稀,但依旧坚挺。现在的长沙与家乡不同,家乡没有长沙这么大,素质没有长沙这么高,但依旧惹人喜爱。柳宗元被贬到此时,著下了流传千古的《永州八记》,其中《捕蛇者说》更是脍炙人口。这里没有浓厚商业气息,没有工业城市那么多的乌烟瘴气,这里遍布了名人的足迹,无论是唐宋八大家抑或是诗仙诗圣,都曾踏入过这片土地,尝过这儿的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