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中国古代文学史(选)6汉乐府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1,561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古代文学史(选)6汉乐府课件.ppt

上传人:wwlgqnh 2022/7/21 文件大小:1.5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古代文学史(选)6汉乐府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史选)
汉  乐  府
秦汉文学·第 六 讲
主要内容
乐府
1
汉乐府
2
思想内容
3
艺术特色
4
影响
5
1、乐府
乐府是古代音乐机关,至少在秦始皇时已经设立,西汉沿袭,至武
中国古代文学(史选)
汉  乐  府
秦汉文学·第 六 讲
主要内容
乐府
1
汉乐府
2
思想内容
3
艺术特色
4
影响
5
1、乐府
乐府是古代音乐机关,至少在秦始皇时已经设立,西汉沿袭,至武帝时规模达到顶峰。其主要任务有三:采诗,谱曲,训练歌舞人员。汉哀帝时废止了这一音乐机构。此后,乐府就逐渐用来指称乐府或音乐机关所采集的歌诗。六朝时,人们把合乐的歌辞、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体裁写成的诗歌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演变成为一种诗体名称。沿用到后世,涵义进一步扩大,如宋人把词,元、明人把散曲也称作乐府。
2、汉 乐 府
汉乐府诗歌包括文人乐府和乐府民歌,现仅存百余首,主要保存在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的郊庙歌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和鼓吹曲辞中。民歌是其精华,《相和歌辞》中保存数量最多,其中多数是东汉作品。
3、两汉乐府诗的思想内容
(1)
《妇病行》
《东门行》
小结:
表现民众悲苦、怨恨与反抗。
(2)
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堂上置樽酒,作使邯郸倡,中庭生桂树,华灯何煌煌。 ——《相逢行》
丑恶腐朽的揭露讽刺。
(3)
《十五从军征》
控诉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
(4)
《上邪》
《行行重行行》《饮马长城窟行》
《有所思》 《上山采蘼芜》
《孔雀东南飞》
汉乐府民歌有很多作品反映了爱情、婚姻、家庭问题这一永恒主题,并藉之歌颂了当时人们追求的坚贞爱情和他们反抗封建礼教的斗争。
(5)
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 ———《薤露行》
乐生恶死愿望的充分展现。
小结:
两汉乐府诗在表现人世间的苦与乐、***关系的爱与恨时,受《诗经》影响 较深,有国风、小雅的余韵;
而在抒发乐生恶死愿望时,主要是继承楚文化的传 统,是《庄》、《骚》的遗响。
4、两汉乐府诗的艺术特色
(1)汉乐府民歌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是以叙事为主,善于剪裁和安排情节。
(2)、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刻划人物的性格特征
(3)汉乐府民歌还善于运用比兴、拟人、夸张、铺陈和烘托手法。
(4)汉乐府民歌语言朴素自然,生动活泼。句式上打破《诗经》的四言,以杂言为主,逐渐趋于五言。
(5)浪漫主义色彩浓厚。
(6)孔雀东南飞
人物形象
刘兰芝
焦仲卿
艺术成就
首先, 成边塑造了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第二, 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第三,结构细针密线,完整、紧凑、细密。
第四,比兴手法和浪漫色彩的运用,对形象的塑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五,《孔雀东南飞》,得力于繁简得当的剪裁。
5、汉乐府诗对后世的影响。
(1)内容
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像一根红线贯串从建安到唐代的诗歌史,俨然形成一条以乐府为系统的现实主义传统。它们之间的一脉相承的关系是如此明晰,以至于我们可以用线条作出如下的表述:
“缘事而发”(汉乐府民歌)
“借古题写时事”(建安曹操诸人的古题乐府)
“即事名篇,无复依傍”(杜甫创作的新题乐府)
“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
(2)艺术形式
汉乐府民歌主要形式是
杂言体与五言体。
杂言体在当时尚未引起文人们的注意,但自建安后,它的影响已日趋显著。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等便是杂言,至鲍照《行路难》,尤其是李白的《蜀道难》、《将进酒》等歌行更是杂言之奇观,他们均导源于汉乐府。
五言体
五言体的影响,比之杂言更早也更大。据现有文献,文人拟作五言诗从东汉初就已开始。到汉末建安,更出现了一个“五言腾踊”的局面, 自此以后,五言一体遂取《诗经》的四言、《楚辞》 的骚体而代之,一直成为我国诗史上一种重要的传统形式。
(3)艺术手法
在艺术手法上,特别是在叙事诗的写作技巧上,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诸如人物对话或独白的运用,人物心理描写和细节刻划,语言的朴素生动等,都成为后代一切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人的学****榜样。
参考书目
1、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版。
  2、吴小如等编《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版。
  3、余冠英《乐府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版。
  4、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5、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6、赵敏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