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描写山水风景的古诗词.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描写山水风景的古诗词.docx

上传人:碎碎念的折木 2022/7/22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描写山水风景的古诗词.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描写山水风景的古诗词


描写山水风景的古诗词篇一
《题破山寺后禅院》
早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歇过了好几次。一边攀登,一边欣赏,乐趣无穷。俯视山下,只见万里平芜(原野)上鸟儿飞着飞着就隐没在晨曦中了;往远处看,那水边的树木小得就跟荠菜似的。这些景观,不登山是看不到的;这些乐趣,不登山也是体会不到的。诗人不加虚饰,不事雕琢,只用“赋”的手法铺叙出来,间或作些比方(“树如荠”),显得真实可信,自然明白。而且八句写来,从天气到时间、路程、神态、见闻,无一句不扣住登山这一特定情节写,使人读着只觉得步步深入,步步攀高,不觉随诗人产生一种登临的特别感受。
从“绝顶惊银涛”起的四韵八句,是本诗的主体局部,写的是登上惠山顶的所见所感。杜甫《望岳》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邵长蘅登临惠山绝顶,所览的不是众山小,而是太湖之大。“惊银涛”三个字一改前八句静谧明媚的神韵,使人顿觉豁然开朗,进入另一番境地。面对雨后太湖万顷银涛,真有点惊心动魄之感,不能不觉得太湖大,成认太湖大,赞美太湖大(具区,太湖古名)。太湖究竟有多大?诗人也许是望日登山的,因而太阳月亮同时并见,它们就象浮在太湖水面上的两个小水泡(沤,水泡沫),四周的苏州、常州和湖州(吴兴)就象萦绕在太湖边上的一条衣带。这是从侧面衬托太湖之大。对于太湖本身,诗人用“淼漭极无垠”两句,状写它的无边无际,水天相接。然后再写它的远景:远处的群峰,象零散地浮游着的几只鸭子,飘漂浮荡地点缀在烟笼雾罩的太湖那一头,可见雨后太湖是多么的广袤无边。太湖这种磅礴气概,不登惠山顶,是无法看到的;假如不是在雨后,则所看到的太湖也未必显得如此淼漭。反过来说,看不到太湖的浩荡烟波,也无从验证登上惠山顶的价值。


这八句诗,仍以“赋”为主要表现手段,但它们又更多地兼用了“比”(两沤浮日月,三州萦衣带,群峰散凫鸭),还用了夸大等修辞技巧,把登上惠山顶所见的太湖万千气象描摹出来。在当时以古文着称,这首诗也融入了古文的某些笔调和章法,但由于诗人有意识地仿学晚唐文采,摈除宋诗空洞说理的弊病,留意以形象入诗,因而诗意与文法弥合得浑然一体,显得自然而流畅,有哲理而无冬烘气。
篇末四句,主要抒发凌惠山绝顶所感。诗人一生坎坷,终身不得志,因而寄意烟霞,尽情山水,而这一次巡游最感满意如意。




描写山水风景的古诗词篇三
《遇清风急雨》
四州环一岛,百洞蟠其中。
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
登高望中原,但见积水空。
此生当安归,四顾真途穷。
眇观大瀛海,坐咏谈天翁。
茫茫太仓中,一米谁雌雄。
幽怀忽破散,永啸来天风。
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
安知非群仙,钧天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