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秦裕伯生平辨析(一).docx

格式:docx   大小:12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秦裕伯生平辨析(一).docx

上传人:jiyudian11 2022/7/22 文件大小:1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秦裕伯生平辨析(一).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秦裕伯生平辨析(一)
元末明初的上海人秦裕伯, 被明太祖朱元璋封为“上海邑 城隍正 堂”。明清两代数百年间,又不断描述他是“威灵显赫” 地保佑着上海民 众的城隍神。上海神隍庙,随之香火旺盛, 声名远扬。 于是,人们几乎忘了秦裕伯本是一个真估评其历史影响。
籍贯上海县
秦裕伯是“大名人”?
不但《明史》如此介绍,连秦裕伯亲笔给朱元璋写的《上书 丞相却聘书》 也这样自称。然而,这与事实不符,但事出有 因。
《上海陈行秦氏支谱》卷三等秦氏族谱明确记载:秦裕伯生 于元元贞二年
( 1296 )六月十二日。但是,目前仍有不少重
要文献误称为 1295 年
秦裕伯的父亲秦良颢(1278〜1355 ),字信甫,号述斋。祖 父秦知柔 (1233〜1306 ),字以和,号节斋。原籍维扬(今 江苏扬州)。秦裕伯 为北宋龙图阁学士、著名词人秦观(少 游)的八世孙。
秦氏《淮海宗谱》称,秦知柔“人品不凡,倜傥纯粹,襟怀洒 落”。宋末 咸淳年间( 1 265 1 274 ) , “乘元兵渡江之时,挟 其先世图像 谱牒及所赐诰命, 渡江来南”,率全家流落到黄浦 江畔,后兄弟 5 人分 地徙居。秦知柔选定松江府上海县的沪 渎(据考应在今静安寺一带,静安 寺始建于三国孙吴赤乌年 间,初名沪渎重玄寺,当时是人气汇聚之 地) ,“筑室治圃, 深衣幅巾,以节斋自号,作菟裘之计,盖将终 身”。元元贞二 年( 1296 ),曾担任过上海市舶提举司(上海总管) 的浙东 宣慰使费 ?(字子寿, 号荣愍),以秦知柔是“宦室裔胄”,又 “通 儒书,长于律”,推荐他为江浙行省中书省儤使 (即录职试用 考 察),后兼任中书省廉访使(全称肃政廉访使,主管监察 事务)。大德十 年( 1306 ),秦知柔去世后,“夫妇合葬于乌 泥泾之阳, 即今上海县 之肇家浜右、 淡井庙北。 ”安葬时,费 ?
的女婿、 著名书法家赵孟頫也来吊唁, 并题写墓碑“元处士节 孝先生秦 公之墓”
淡井庙始建于宋代,当时这里还是乡村风貌,称为淡井村, 元代又称淡井 铺。这一带史称上海县高昌乡二十七保六图。 秦知柔在此生活了 30 年 左右,其子秦良顕、秦良颢,其孙 秦裕伯等均生养在这里,应当称他们为 明代上海县人。
根据《淮海宗谱》所记事项,作些梳理即可发现:元贞元年 (1295 ), 18 岁的秦良颢结婚,娶唐氏为妻。次年,秦家接 连发生三件大事:一是 年已 63 岁的秦知柔担任江浙行省中 书省儤使,尽管年龄已高,又属录 取试用,不可能有多大作 为,但秦家在元代这样的社会中总算熬出头了。 二是秦良颢 生下了秦裕伯。三是送秦良颢赴大名府求学,盼其能走上仕 途。
《淮海宗谱》称:秦良颢
“资识粹敏,慎重寡言, 善记忆,涉猎经史过目不忘; 好议论, 能言人 所不能言,虽童幼时老成,人皆自以为不及也。” 岁为求学而离开父母, 独自赴华北的文化中心大名府(今河 北省大名县城东大名府故城) 。当 时,因元廷为加强其统治, 强迫汉人都学蒙古文,那些求仕途的汉人只能 前去深造。秦 良颢有幸师从萧氏,又十分勤奋,竟尽究精奥,搜集蒙古文 史传故事及时务功要者三百余条,编译成汉文的知识大全 《纂通》;又掇 拾师言,兼采别说,辑成《一贯》 ,并取蒙古 及维吾尔问答之言,编成 《吹万集》 。于是,他成了极为难 得的汉人出身的蒙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