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清明节的谚语
清明节的谚语1
1)清明不插柳,死后变黄狗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白首。
2)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3)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4)栽树不过清明节,栽松不让春晓得。
5)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有霜梅雨少(苏)
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
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清明高粱接种谷,谷雨棉花再种薯。
清明麻,谷雨花,立夏栽稻点芝麻。
棉花种在谷雨前,开得利索苗儿全。
谷雨种棉花,能长好疙瘩。
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立夏正相宜。
清明高粱谷雨花,立夏谷子小满薯。
谷耩浅,麦耩深,芝麻只要隐住身。
过了谷雨种花生。
沙山花生土山粮。
清明节的谚语5
1、高粱早播秸秆硬,谷子早播多发病。
2、清明要晴,谷雨要雨。
3、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
4、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
5、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
6、清明笋出,谷雨笋长。
7、稻怕寒露一夜霜,麦怕清明连放雨。
8、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
9、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
10、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
11、清明要晴,谷雨要淋。谷雨无雨,后来哭雨。
12、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冀)
13、清明有雨麦苗肥,谷雨有雨好种棉。
14、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
15、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
16、清明雾浓,一日天晴(豫)
17、清明前后一场雨,豌豆麦子中了举。
18、祭罢祖,就种瓜。
19、清明刮坟土,庄稼汉真受苦。
20、清明冷,好年景。
21、清明种瓜,立夏开花。
清明节的谚语6
1、清明节的'别称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1] 。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2、清明节的谚语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清明宜晴,谷雨宜雨。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云贵高原。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
清明节的谚语7
1、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2、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
3、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4、清明雾浓,一日天晴。
5、清明蒜不在家,数伏蒜不在地。
6、二月清明不见花,三月清明老了花。
7、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
8、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
9、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
10、早清明,晚十一
11、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12、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13、清明蒜不在家,数伏蒜不在地。
14、清明前后一场雨,好似秀才中了举。
15、稻怕寒露一夜霜,麦怕清明连放雨。
16、清明宜晴,谷雨宜雨。
清明节的谚语8
1,清明不拆絮,到老没成器。
这个谚语出自清人王有光的《吴下谚语》卷二。它的意思是说,到了清明,春这个季节已经过了一半,夏天在逐渐的来到,棉被、裤需要拆洗了,让太阳晒掉里面一个冬天的阴气。春天是个很让人困顿的季节,很容易使人养成娇惰的性情,这些对于一个人来说“都是晏安鸩毒”,不振作起来是成不了大器的,到老也没什么出息。
2,清明不带柳,来生变黄狗。
出自清人潘荣升《帝京岁时纪胜》。到了清明的这一天,人人都会佩戴新折的柳条出门踏青、扫墓。妇女们会把这些柳条插在头发上,而男人们又总是把柳戴在衣襟上或用柳圈戴在头上,唐玄宗曾经说过这一天戴柳“可免虿毒”。这个谚语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当时没有一个人不配戴的柳条的,因为不配戴,来生是要变成黄狗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