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
第1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
旧识回顾
1、计算:(1)
(2)
(3)
2、计算:
(1)
½-2﹚与2÷½-2有什么不同? (2)﹙-2﹚÷﹙2×3﹚与﹙-2﹚÷2×3有什么不同?
第13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
例1:计算下列各题:
(1)
分析:算式里含有乘方和乘除运算,所以应先算乘方,
再算乘除。
解:原式
点评:在乘除运算中,一般把小数化成分数,以便约分。
第14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
(2)
分析:此题是含有乘方、乘、除、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可将算式分成两段。“-”号前边的部分为第一段,“-”号后边的部分为第二段,运算时,第一步,应将第一段的除法变为乘法和计算第二段中的乘方;第二步,计算乘法;第三步,计算加减法,得出最后结果。
解:原式=
=
=
第15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
(3)
分析:此题应先算乘方,再算加减。
解:(23) 22 ( 3)332 8 4 27 9 24.
注意:
第16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
(4)
分析: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解:原式=
=
第17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
(5)
思路1:先算括号里面的加减法,再算括号外面的除法。
解法1:原式
7
第18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
思路2:先将除法化为乘法,再用乘法分配律。
解法2:原式=
=
=
=
7
第19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
点评: 解法2比解法1简单,是因为在解法2中根据题目
特点,使用了乘法分配律。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中,恰当、合理地使用运算律,可以使运算简捷,
从而减少错误,提高运算的正确率。
第20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
例2     计算下列各题:
(1)
分析:中括号中各加数化成带分数后,其分子都是4的倍数,
所以本题先把除法化乘法后,用乘法分配律简单。
第21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
(2)
先算乘方和把除法变乘法:
原式=
观察式子特点发现,小括号内各分数的分子都是10的因数,从而想到将小括号和因数用结合律和分配律:
原式=
=
=
=
第22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
(3)
解:原式=
=
=
=
=
=
点评:本题中逆用乘法分配律提取,使运算简便。
第23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
(4)[53 - 4×(- 5)2 -(- 1)10]÷(- 24 - 24+24)
分析:在本题中53可以看做5×52,(-5)2=52, 对于 53 - 4×(- 5)2可变形5×52-4×52,然后运用乘法 分配律.-24与24是互为相反数,所以- 24+24=0.
解: [53 - 4×(- 5)2 -(- 1)10]÷(- 24 - 24+24) =[5×52 - 4×52 - 1] ÷(- 24+24 - 24) =[52(5 - 4) - 1] ÷(- 24) =(25×1 - 1) ÷(- 24) =24 ÷(- 24) = - 1.
第24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
注意:① 53=5×52;
② 5×52-4×52 =52(5 - 4) (运用乘法分配律) =25×1 =25.
以上主要学习了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及运算顺序,比较复杂的混合运算,一般可先根据题中的加减运算,把算式分成几段.
第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