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主要教学内容及进程
肺结核病
一、 概述
肺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肺部慢性传染病。其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干酪样坏 死和空洞形成。临床过程缓慢,常有低热、乏力、咳嗽和咯血等表现。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 少数可急性起病。
二、 病因体培养基,加热100°C杀死 结核菌,滤去死菌,蒸发浓缩至原液十分之一。
成份:结核蛋白、菌体代谢产物,培养基成份
*结素纯蛋白衍生物(PPD):提纯结核菌培养液中的结核蛋白。 不含杂质,不产生非特异性反应
⑵ 方法:1:2000 OT (5万u)左前臂
内侧皮内注射,72h看结果。
⑶反应:
① 局部硬结直径W 4mm (―) 5〜9mm ( + ) 10〜19mm (++)
M20mm (+)起水泡,周围伪足(淋巴管炎)
病灶反应
全身反应
(4)意义:测定人体是否受过结核菌感染
•阳性反应:
(+)〜(++)曾受结核菌感染
(+++河能有活动结核
3岁以下儿童阳性可提示活动
结核存在
•阴性反应:
未感染过结核菌
变态反应前期(感染结核菌4〜8W内)
用免疫抑制剂(激素,抗癌药)
营养不良、老年人、急性传染病、严重
结核病
免疫缺陷:T LC功能低下
技术问题:注射过深,OT过期,量少
以上②〜⑥为假阴性。
3. X线
⑴早期发现肺结核
(2) 了解病变部位、性质、范围和发展
(3) 观察病情:定期复査
浸润性病变:淡薄、云雾状、模糊
干酪样病变:密度高、浓密不一
增殖性病变:条索状、斑点状,边缘较清楚 钙化灶:高密度,边缘锐利
空洞:有环形边界透光区
4•血沉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肺功能检查
:血清特异性抗体测定
PCR检测特异性DNA
六、临床类型
(一)原发型肺结核 占11%
特点:
1•初次感染者,多见于儿童
•机体抵抗力低,经呼吸道感染
•病灶多为单个,位于上叶底部、下叶
上部,靠近胸膜处
4•肺X线可见哑铃状阴影一一原发综合征
.症状轻:微热,咳嗽,纳差,体重/
•转归:大多数自然愈合,少数引起播散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
1 •结核菌来源
由原发性肺结核发展而来
继发于身体其他组织结核病灶
2•类型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免疫力过低或感染菌量大、毒力强 中毒症状明显:高热、盗汗、气急、 头痛(60〜70%引起结脑) 胸片示:双肺满布均匀、等大粟粒状 阴影,约2〜3mm小结节
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机体有一定的免疫力,结核菌经
血 管、淋巴管多次分批入肺
*症状轻,进展慢
*胸片示粟粒病灶大小不均,新旧不一 常较对称地分布在两肺上、中部
继发型肺结核
包括浸润性肺结核、空洞性肺结核、结核球、干酪性肺炎、纤维空洞性 肺结核
浸润性肺结核 占78%
1 •结核菌来源
内源性感染
外源性感染
2•病灶特点
好发于肺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
病变复杂多样化
⑶临床表现病情可轻可重
3•转归
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
多由浸润型肺结核发展而来
⑴病程长
(2) 有纤维厚壁空洞(> 2mm)
(3) 病灶修复、好转与恶化交替出现
(4) 常有反复的支气管播散
(5) 有较广泛的纤维性病变(胸膜增厚、 气管移位)及代偿性肺气肿
(6)经常排菌,是传染源
临床表现为肺功能障碍和反复大咯血,常由于急性呼吸道感染而致呼 衰或大咯血窒息。
X线表现:
WHO从控制结核病角度,根据细菌学检查结果及结核化疗史分为四类: 第一类:新发涂阳、重症涂阴和肺外结核
第二类:复治涂阳肺结核(包括复发、治疗
失败和治疗中断后返回者)
第三类:涂阴肺结核和非重症肺外结核
第四类:慢性排菌性肺结核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 诊断
☆诊断的记录程序:
临床类型、病灶部位
痰菌检查:涂、集、培、无痰、未查
初治、复治
并发症(自发性气胸、肺不张)
并存病(矽肺、糖尿病)
手术(肺叶切除、胸廓形成术)
例:原发型肺结核 右中 涂(-),初治
继发型肺结核(浸润性) 双上 涂( + ),复治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 涂( + ),
初治
继发型肺结核(纤维空洞) 双上涂(+),
复治 右自发性气胸 糖尿病
(二) 鉴别诊断
(与干酪性肺炎鉴别)
支原体肺炎(与浸润型肺结核鉴别)
2 •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支肺气肿)
支气管扩张
肺癌
慢性肺脓肿
其他:伤寒、败血症、白血病等
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支肺气肿)
发病年龄较大
慢性咳、痰、喘、炎
体征:肺底湿啰音
痰菌检查
X检查
支气管扩张
中毒症状少
慢性咳嗽、咳痰、咯血
双下肺固定湿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