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五章维生素
【目的与要求】
1、了解维生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维生素命名原则及分类方法。
2、掌握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的生物学功能及其缺乏症。
3、掌握B族维生素、维生素C的生物学功能及其缺乏症,重点掌握B族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及辅酶与整个物质代谢的关系。
第一节维生素的简介
一、概述:维生素(vitamin)是机体为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必须由食物摄取的一类微量有机物。在生命活动中,它们既不是构成机体组织的成分,也不是体内供能物质,然而在调节物质代谢和维持生理功能等方面却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缺乏某种维生素,会导致维生素缺乏症。对人体、动物体,多数维生素是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属外源性物质。
二、维生素的分类
     维生素的种类繁多,化学结构差异很大,通常接溶解性质将其分为脂溶性维生素(lipid-soluble vitamins)和水溶性维生素(water-soluble vitamins)两大类。根据分布情况,水溶性维生素又可分为B族维生素与维生素C两类。
    l、脂溶性维生素
    (1)维生素A,又名抗干眼病维生素,或视黄醇。    (2)维生素D,又名抗佝偻病维生素,或钙化醇。    (3)维生素E,又名抗不育维生素或生育酚。    (4)维生素K,又名凝血维生素。
2、水溶性维生素
(1)维生素B1,又名抗脚气病维生素或硫胺素。(2)维生素B2,又名核黄素。(3)维生素PP,又名抗癞皮病维生素,即尼克酸和尼克酚胺(烟酸和烟酰胺)。(4)维生素B6,又名抗皮炎维生素,即吡哆醇、吡哆醛和吡哆胺。(5)泛酸,又名遍多酸;
(6)生物素;
(7)叶酸。
(8)维生素B12,又名抗恶性贫血维生素或钴胺素。
(9)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      以上所列是较为重要的维生素,其中以维生素A、D、B1、B2、PP和维生素C对机体的代谢调节最为重要,从膳食中的供应也常不足或缺乏。
第二节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水溶性维生素体内过剩的部分均可由尿排出体外,因而在体内很少蓄积,也不会因此而发生中毒。又因为在体内的储存很少,所以必须经常从食物中摄取。
 一、维生素Bl和焦磷酸硫胺素
    (一)结构
维生素B1又名硫胺素(thiamine),是由一个嘧啶环和一个噻唑环构成,又称噻嘧胺。体内的活性型为焦磷酸硫胺素(thiamine pyrophosphate,TPP)。
(二)生理功能及缺乏症
     维生素B1易被小肠吸收,入血后主要在肝及脑组织中经硫胺素焦磷酸激酶作用生成TPP。TPP是α-酮酸氧化脱羧酶的辅酶。TPP在噻唑环上硫和氮之间的碳原子十分活泼,易释放H+形成具有催化功能的亲核基团--TPP负离子,也就是负碳离子。负碳离子可与α-酮酸羧基结合使α-酮酸脱羧,释放出CO2。维生素B1缺乏时,代谢中间产物α-酮酸氧化脱羧反应发生障碍,血中丙酮酸发生堆积。在神经组织中,正常情况下主要靠糖的有氧分解供能,此时由于供能不足,还可影响神经细胞膜髓鞘磷脂合成,导致末梢神经炎及其他神经病变。TPP也是转酮醇酶的辅酶。维生素B1缺乏时,磷酸戊糖代谢障碍,使核酸合成及神经髓鞘中磷酸戊糖代谢受到影响。维生素B1在神经传导中起一定作用,缺乏导致神经传导受到影响。
主要表现为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蠕动变慢,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维生素 B1主要存在于种子外皮及胚芽中,加工过于精细的谷物可造成其大量丢失,-。测定红细胞中的转酮醇酶的活性,尿中硫胺素与血中硫胺素的浓度可判定B1是否缺乏。维生素 B1缺乏时可引起"脚气病",主要发生在高糖饮食及食用高度精细加工的米、面时。此外因慢性酒精中毒而不能摄人其他食物时也可发生维生素B1缺乏,初期表现为末梢神经炎、食欲减退等,进而可发生浮肿、神经肌肉变性等。
二、维生素B2和黄素辅基
(一)结构及性质
维生素B2又名核黄素(riboflavin),因其溶液呈黄色而得名。它的异咯嗪环上的第 1及第10位氮原子与活泼的双键连接,此这两个氮原子可反复接受或释放氢,因而具有可逆的氧化还原性。维生素B2分布很广,从食物中被吸收后在小肠粘膜的黄素激酶的作用下可转变成黄素单核苷酸(FMN),在体细胞内还可进一步在焦磷酸化酶的催化下生成黄素腺膘吟二核苷酸(FAD),FMN及FAD为其活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