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中草药治疗乳痈初起疗效观察.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草药治疗乳痈初起疗效观察.doc

上传人:赖大文档 2022/7/22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草药治疗乳痈初起疗效观察.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草药治疗乳痈初起疗效观察
焦利萍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草药鹿角内服,鲜蒲公英外敷治疗乳痈初起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2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用鹿角打碎内服,同时鲜蒲公英捣碎外敷;对照组用西药青霉素800万U加入10中草药治疗乳痈初起疗效观察
焦利萍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草药鹿角内服,鲜蒲公英外敷治疗乳痈初起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2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用鹿角打碎内服,同时鲜蒲公英捣碎外敷;对照组用西药青霉素800万U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输液治疗。 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结论:中药鹿角内服,鲜蒲公英外敷治疗乳痈初起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中草药;内服;外敷;乳痈初起
[中图分类号]R6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9(c)-089-01

乳痈,即急性乳腺炎,是乳房组织的急性化脓感染,多发生在哺乳期,分外吹乳痈和内吹乳痈。产后的乳痈初起,为外吹乳痈。其中以初产妇最为多见,中医学认为外吹乳痈的主要原因是肝失疏泻,导致气机郁滞,在其结滞的局部出现肿块,哺乳期发为两乳,则致乳汁蓄积,蓄积的乳汁可使气血乘违,乳络失宣,乳汁蓄久化热酿毒,毒盛内腐而成脓。《圣济总录》说:“新产之人,乳脉正行,若不自乳儿,乳汁蓄积,气血蓄积,即为乳痈。”笔者自2003年以来,对产后乳痈初起60例应用中草药内服加外敷,与静滴青霉素进行了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120例均为门诊患者,哺乳期妇女,年龄最大36岁,最小22岁,平均年龄26岁;初胎98例,二胎22例;发于一侧者82例,发于两侧者38例;疗程最短3 d,最长7 d,平均5 d。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
诊断标准
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并结合临床,制定如下诊断标准:①主诉病侧乳房肿胀疼痛,有肿块,乳汁郁积;②临床检查,望诊病侧乳房肿胀,皮肤不红或微红,或乳头皲裂;触诊,表面皮肤不热或微热,肿块多为团块状或不规则状,腋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感;③舌红苔黄,脉弦数,或恶寒发热、周身不适等。
治疗方法
治疗组:鹿角20 g打碎,煎服,连汁喝下,盖被至发汗,4 h后用鲜蒲公英15 g捣碎,外敷40 min,以纱布覆盖,每天2次;对照组:皮试后静脉点滴800万U青霉素,每天1次,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的变化。

2 结果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如下疗效标准,7 d内观察疗效:①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寒热退,红肿痛止;②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寒热退,略有疼痛,红肿未完全消失;③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寒热退,疼痛减轻,红肿有所消失;④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仍恶寒发热,乳房红肿疼痛。
治疗结果(表1)

3 讨论

根据静脉循行分布,乳头属足厥阴肝经,肝主疏泄,调节乳汁分泌;乳房属足阳明胃经, 乳汁为气血所化。 乳痈初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