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9
文档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六).ppt

格式:ppt   大小:4,125KB   页数:10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六).ppt

上传人:wz_198613 2017/6/30 文件大小:4.0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六).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六)
主讲:李祥斌
1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2
目的要求:明确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涵和具体要求,把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深刻理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以诚信教育为重点的道理,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丰富思想情感、充实精神生活、提高道德境界。
3
主要内容:一是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公共生活及其特点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社会公德及其特点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4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重点和难点是是尊重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与发展自己的个性的关系
5
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1、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6
2、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原始社会以血缘为纽带组成的氏族部落共同体中过着群体生活,个人与群体天然一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为简单。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同一的。社会公共生活开始萌芽。
7
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打破了原始社会人们的交往基本以血缘为纽带的状况,社会交往在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扩大,公共生活领域也得到了较大的扩展。
8
小农经济没有也不可能产生紧密的社会联系,社会交往一般以家族内部交往为基础。
9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立在现代大工业基础之上的生产和交往方式,使人类交往由偶然交往进入普遍交往阶段。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