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经纬仪测绘法.ppt

格式:ppt   大小:350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经纬仪测绘法.ppt

上传人:wz_198613 2017/6/30 文件大小:3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经纬仪测绘法.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二节经纬仪测绘法
一、碎部点的选择
测图中碎部点的选择,是保证成图质量和提高测图效率的关键。碎部点应选择在地物地貌特征点上。
地貌特征点,应选在最能反映地貌特征的山脊线和山谷线等地性线上,地貌坡度和方向变化处,注意密度要适当,地面平坦和坡度无明显变化的地方,一般规定图上每隔2~3 cm选一高程点,以真实表达实际情况。
地物特征点,一般选在地物轮廓的方向线变化处,如房屋角点、道路转折点或交叉点、河岸水涯线或水渠的转弯点等。连接这些特征点,就能得到地物的相似形状。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地物,通常要进行取舍。 mm时可用直线连接。一些非比例表示的地物,如独立树、纪念碑和电线杆等独立地物,则应选在中心点位置。
碎部点的密度应该适当,碎部点在地形图上的间距约为2~3 cm,各种比例尺的碎部点间距可参考表8-1。在地面平坦或坡度无显著变化地区,地貌特征点的间距可以采用最大值。

8
-
1
碎部点间距和最大视距




/m
测图比例

地形点最
大间距
/m
主要地物点
次要地物
点和地形

1:500
15
60
100
1:1 000
30
100
150
1:2 000
50
180
250
1:5 000
100
300
350
二、一个测站上的测绘工作
将经纬仪安置在控制点上,测出碎部点方向与已知方向之间的水平角,用视距法测出测站到碎部点之间的距离和碎部点高程。然后将碎部点展绘在图纸上,并在右侧注记其高程,然后对照实地,按照图式规定的符号勾绘成地形图。
经纬仪测绘法
具体步骤如下:
安置仪器、对中、整平、量仪器高i,架图板;
测定竖盘指标差x、选定零方向;
碎部点立尺、照准、观测、记录、计算读取水平角、上、下、中三丝读数、竖盘读数,计算水平距离D及高差h,算出碎部点高程H;
用半圆量角器和比例尺,按极坐标法将碎部点缩绘到图纸上,并注上高程,进而勾绘等高线。
重复②~④步。
碎部测量手簿
测站:A 后视点:B 仪器高i= 指标差x=0 测站高程:HA=
点号
视距kn /m
中丝读数l
竖盘读数L
竖直角
±α
高差
±h /m
水平角
β
水平距离D /m
高程
/m
备注
1


92°25′
-2°25′
-
36°44′


山脚
2


86°42′
+3°12′
+
50°12′


山脊
3


90°08′
-0°08′
-
167°25′


山脊
4


89°16′
+0°44′
+
251°30′


排水沟
跑尺方法
地物(除正确选择地物轮廓外,还要根据实地地物分类的分布,采用不同方法,保证不遗漏,不重复,简单);
地物较多,分类立尺,避免连线错误
地物较少,可采用螺旋形跑尺法,由近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