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诊疗技术操作规程.docx

格式:docx   大小:19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诊疗技术操作规程.docx

上传人:jiyudian11 2022/7/23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诊疗技术操作规程.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皮内注射法
(一) 目的
作各种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局部反应。
预防接种。
用于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
(二)准备质量标准
着装整洁。洗手带口罩。
用物准备:治疗盘内盛:无菌注射器( 1 毫升)及针头( 4-度和刺激性的强弱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 针头。
岁以下的婴幼儿不宜选用后臀注射,因有损伤坐骨神经的 危险,可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
、硬结、发炎、皮肤病及旧针眼处注射。淤血及 血肿部位亦进行注射。
(六)肌肉注射部位定位法及体位
臀大肌注射法定位:
(1)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脊 最高点上作一垂直平分线,在外上方四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避 开内角)。
(2)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 射部位。
臀小肌注射法体位:
(1)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
(2)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
(3)仰卧位:注射时,嘱病员肌肉放松,勿紧张。
(4)坐位:嘱坐好,放松局部肌肉。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定位:
(1)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脊下缘处,髂 脊、食指、中指便构成一个三角形,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构成 的角内。
(2)以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病儿以自己手指宽度为标 准)。
4、股外侧肌注射法定位:部位为大腿中段外侧,大约 厘 米宽,位于膝上 10 厘米,髋关节下 10 厘米左右 .
上臂三角肌注射法定位:部位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 2-3 横指。
(七)操作流程图备用物 f 治疗盘、药物
备病人f 病人部位:三角肌臀大肌(十字法、连线法)、臀中、
臀小肌吸 药 f 消毒瓶塞及安瓿 f 取注射器 f 正确吸药液 消毒f 取棉签蘸消毒液 f由内向外直径大于5cm排气f 左手食指固定针栓 f 排尽空气 f 防止药液浪费进 针 f 皮 下:针尖与皮肤呈 30-40 度角迅速刺入针梗 2/3f 肌肉:针尖 与皮肤呈垂直角迅速刺入针梗 2/3 抽 回 血 f 有回血者拔出, 重新进针推 药 f 根据药物性质、决定深度、掌握速度拔 针 f 快而稳按压f 干棉签按压针眼部f 助病人卧好f整理。
整理用物十静脉输液法(密闭式)
(一)目的
,维持酸碱平衡。
.补充营养、维持热量。
输入药物,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 .抢救休克,增加循环血量,维持血压。
5 .输入脱水剂,提高血液渗透压,以达到减轻脑水肿,降低 颅内压,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目的。同时借高渗作用,回收 组织水分进入血管内通过肾脏排出,达到利尿消肿的目的。
(二) 准备质量标准

2用物:
(1) 治疗盘内盛:一次性输液器、无菌持物钳,皮肤消毒剂 (%碘酊,75%酒精)输液溶液,无菌棉签,止血钳,
调节夹、网套、胶布、弯盘、止血带、输液下卡、污物缸、剪刀 或其它。
(2) 输液架,根据需要务夹板及绷带。
(3) 查对输液卡及药物,检查好药品质量及配伍禁忌。
(4 )口述目的。
(三) 操作流程质量标准
.持输液卡并携输液架于床旁,对床号、姓名,向病员说明 目的,嘱病人大小便。
.治疗室操作:
洗手戴口罩,用一潮湿的纱布擦干净灰尘,再次校对、 检查药液(药名、剂量、浓度、有效期),检查药品有无裂缝, 将瓶上下摇动, 对光检查药物有否变混, 沉淀或有无絮状物出现
将铝盖中心部分打开,套上网套,消毒皮塞,如需加药
即可加入,将输液管及通气管同时插入瓶塞至针头根部。
备胶布三条(分别三、五、七厘米),贴于治疗盘上。
.病床旁操作:
挂输液瓶于输液架上,一手折叠茂菲氏管下段输液管, 另一手挤压茂菲氏管,使产生负压,随即放松折叠输液管并横持 茂菲氏管,待液体进入茂菲氏管1/3时,直立茂菲氏管,排尽 输液管内气体,夹紧调节器。
选择静脉,在预定穿刺点上部约6厘米处扎止血带,然 后放松止血带,%碘酊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待干,扎止血 带,75%酒精脱碘,并嘱病人握拳.
取下针头帽,使针尖向下,再次排净气体,进行穿刺, 见血后平行推进少许,然后三松(松拳、松止血带、止血钳).
胶布固定:三厘米的固定针柄,五厘米在针柄上方交叉 固定,七厘米盘缠硅胶管后固定,盖无菌纱布于针眼处。
根据病情调节好速度后,遮盖好病员,使病员卧于舒适
部位。
在输液卡上打勾,签时间、姓名后挂于输液架上。
整理用物回治疗室。
随时观察输液进程及输液反应,及时处理故障。
输液完毕,拔针时用干棉签按压,嘱病人按压5分钟左 右,将输液瓶及输液器撤回治疗室,将针头与输液器分离,分别 浸泡在消毒液内。
终末质量标准
,坚持三查七对。
2 .掌握好排气要领,能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