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文档名称:

第五章聚合方法.ppt

格式:ppt   大小:7,699KB   页数:3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五章聚合方法.ppt

上传人:核辐射 2022/7/23 文件大小:7.5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五章聚合方法.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文档名
溶液聚合
1. 溶液聚合
是将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这进行的聚合反应。
2. 基本组分: 单体 引发剂 以分子溶解和胶束两种状态存在在三相平衡点以下将以凝胶析出,失去乳化能力
C11H23COONa 36℃; C15H31COONa 62℃;
2。常用的阴离子乳化剂
在碱性溶液中比较稳定,遇酸、金属盐、硬水会失效
3. 亲憎平衡值,也称亲水亲油平衡值 ( HLB )
是衡量表面活性剂中亲水部分和亲油部分对其性能的贡献。 每种表面活性剂都有一数值,数值越大,表明亲水性越大。
HLB值不同,用途也不同。乳液聚合在 8~18范围
乳化剂在水中的形态(水-乳化剂两组分)
1、乳化剂浓度很低时,以分子分散状态溶解在水中
2、达到一定浓度后,乳化剂分子开始形成聚集体(约50~150个分子),称为胶束。形成胶束的最低乳化剂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MC) 不同乳化剂的CMC不同,愈小,表示乳化能力愈强。
3、在已形成胶束的水溶液中加入单体 (水-乳化剂-单体三组分)
小部分单体进入胶束的疏水层内(6-10nm)这种溶有单体的胶束称为增容胶束
大部分单体经搅拌形成细小的液滴(1010-12个/ cm3 直径约为 1000nm)周围吸附了一层乳化剂分子,乳液得以稳定
极小部分单体以分子分散状态溶于水中
单体液滴
小部分乳化剂吸附在单体液滴的表面
大部分乳化剂形成胶束,约 4 -5 n m,1017-18个/ cm3
极少量乳化剂溶解在水中
乳 化 剂
单 体
聚合主要场所(通常):
水相不是聚合的主要场所; 原因
单体液滴也不是聚合场所; 原因
聚合场所在胶束内
胶束比表面积大,内部单体浓度很高,提供了自由基进入引发聚合的条件
液滴中的单体通过水相可补充胶束内的聚合消耗。
成核机理(经过聚合反应而形成含有聚合物粒子-乳胶粒的过程. --成核)
成核是指形成聚合物乳胶粒的过程。有三种途径
胶束成核:自由基在水相生成,而后进入胶束引发增长的过程
均相成核:在水相沉淀出来的短链自由基,从水相和单体液滴上吸附
乳化剂而稳定,继而又有单体扩散进入形成聚合物乳胶粒的过程
液滴成核:;,液滴与胶束表面积相近
. 乳液聚合机理
单体三种存在形式—聚合的三个场所—三种成核机理
乳液聚合动力学
(1)聚合速率——即恒速阶段
自由基聚合速率可表示为 Rp = kp [ M ] [ M·]
在乳液聚合中,[ M ]表示乳胶粒中单体浓度,mol / L
[ M·]与乳胶粒数有关
N 为乳胶粒数,单位为 个 / cm3
NA为阿氏常数
103 N / NA 是将粒子浓度化为 mol / L
n 为每个乳胶粒内的平均自由基数
考虑1升的乳胶粒中的自由基浓度:
乳液聚合恒速期的聚合速率表达式为:
n值的确定:
当 乳胶粒中的自由基的解吸与吸收自由基的速率 相比可忽略不计, 粒子尺寸太小不能容纳一个以上自由基时, 则 n = (苯乙烯)
乳液聚合速率取决于乳胶粒数 N,与引发速率无关
N高达1014 个/ cm3,[M·]可达10-6 至10-7 mol / L,比典型自由基聚合( 10-7 至10-9 )高一个数量级
乳胶粒中单体浓度高达5 mol / L,故乳液聚合速率较快
讨论:
对于第一阶段
自由基不断进入胶束引发聚合,成核的乳胶粒数 N 从零不断增加, 因此,Rp不断增加。
对于第二阶段
胶束已消失,不再有新的胶束成核,乳胶粒数恒定;
单体液滴存在,不断通过水相向乳胶粒补充单体,使乳胶粒内单体浓度也保持恒定 因此,Rp恒定 。
对于第三阶段
乳胶粒恒定,但是, 单体液滴消失,乳胶粒内单体浓度[M]不断下降 因此,Rp不断下降。
(2)聚合度
设:体系中总引发速率为ρ(生成的自由基个数/ cm3 • s)
对一个乳胶粒,引发速率为 ri ,增长速率为 rp
Rp = 103 N Kp [M] n / NA ( mol/ LS)
Ri = ρ ( 个/ ml S)
转换成一个乳胶粒中:
rp = Rp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