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人人争说黄花梨.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人争说黄花梨.doc

上传人:李十儿 2022/7/23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人争说黄花梨.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人人争说黄花梨
阎晓怀 近年来,到我的私家博物馆来看古典家具的朋友越来越多,上至政府高官,下至平民百姓,来后开口便问:“哪件是黄花梨?”黄花梨盛名在外,恐自明以来以今为盛。
我之所以喜欢古典家具,启蒙于北京东华门信托商店,人人争说黄花梨
阎晓怀 近年来,到我的私家博物馆来看古典家具的朋友越来越多,上至政府高官,下至平民百姓,来后开口便问:“哪件是黄花梨?”黄花梨盛名在外,恐自明以来以今为盛。
我之所以喜欢古典家具,启蒙于北京东华门信托商店,那还是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的事情。由于父亲在附近工作,我每星期六下午放学就去等他下班,逛完中国集邮总公司,就跑到斜对面信托商店看家具。该商店古旧家具摆得满满当当,摞得直到房顶,其中红木家具约占一半。当年,每一件红木家具都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光素的与满雕工的,圆腿的与方腿的,带枨的与不带枨的,带扶手与不带扶手的,黑紫的(紫檀)、金黄的(黄花梨)、红褐的(红木、酸枝、红花梨)、乌黑的(铁力、乌木),千姿百态,琳琅满目。我当时只是一个小学生,只是熏陶熏陶而已。
1968年下乡插队,1970年参军入伍,1981年转业回京后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国家干部了,腰包里好歹揣个三五十元了,我又开始逛信托商店,看古典家具。1982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在苏州开会,我在苏州的红木店里花150元买下一对同光时期的红木椅子,高高兴兴地扛回驻地宾馆,让各省市的检察官们看了个稀奇。从此,收藏古典家具成了业余爱好,至今乐此不疲。
那时,中国古典家具以紫檀家具价格最贵,第二是黄花梨,第三是鸡翅木、老红木,第四是花梨(红花梨、草花梨),最便宜的是铁力。我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先后买了几件紫檀、黄花梨家具,价格依然是紫贵而黄贱。例如紫檀明式圈椅价为4000元一对,黄花梨明式圈椅价2000元即可,红木圈椅价则为1000元,500元可买下一对铁力。1992年,我买了两三个黄花梨平头案与小翘头案,平均每件价格大约为人民币2500元,那时没有越黄、海黄之分。这种价值排列法,大约自清朝、民国直到新中国成立,都是一致的。至于明朝时是紫檀贵还是黄花梨贵,本人无考证,但明朝黄花梨家具多,紫檀家具少,确是实事。紫檀家具风头盖过黄花梨,应从清朝开始。
1993年后,黄花梨家具的价格远远超过了紫檀家具的价格,我的判断是两条,第一是先富起来的一批人喜欢金子的颜色,尤其是广东、江浙一带的老板,称其为富贵色,且纹理漂亮,手感细腻光滑,而紫檀近黑,手感虽也细腻光滑,但纹理难辨,实是弱点。第二,印度紫檀木料货源较充足,一直可以供应,而黄花梨、尤其是海南黄花梨的料源几乎无货可供。这种局面的真正原因可追溯至明中晚期,那时皇帝宠爱家具胜过宠爱妃子,动用国库里的黄金白银,不但把海南黄花梨的成材砍伐殆尽,甚至于把越南、缅甸、老挝、泰国乃至印尼的黄花梨大料都买了过来。这种料源紧俏的状况已持续了近400年。百年才能长粗10厘 米的黄花梨,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满足人类需求?先富起来的生意人,自然更懂得物以稀为贵。
20年前收藏古旧红木家具,说是黄花梨、紫檀,就是,买卖者均无争议,完全不像今天,不但有黄花梨与红花梨、草花梨之争,更有海南黄花梨与越南黄花梨之争。紫檀则有大叶檀、小叶檀之争,还有什么红檀与非洲黑檀之争,买一件紫檀、黄花梨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