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假设你不能养活我一辈子,为什么从小对我那么娇惯?
看电视,有一那么新闻说:一个妈妈含辛茹苦把儿子养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很快就有了工作。可是,他每每干不到一个月就辞职,总是抱怨工作任务繁重,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加班,太苦,太累,,为什么从小对我那么娇惯?
看电视,有一那么新闻说:一个妈妈含辛茹苦把儿子养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很快就有了工作。可是,他每每干不到一个月就辞职,总是抱怨工作任务繁重,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加班,太苦,太累,,儿子心安理得地赋闲在家,要么上网打打游戏,要么用妈妈不多的工资去社会上消遣时日。对于妈妈的指责,他振振有词地说:“假设你不能养活我一辈子,为什么从小对我那么娇惯?"
看了这个节目后,我陷入了深思,自己家里有没有这种潜在的危机?……
小时候,老人家们跟我们说:“小亏不吃吃大亏,小苦不吃吃大苦。”就是说,孩子在小时候,吃一点苦、遭遇一些困难,是好事,假设我们怕孩子吃苦,而承担孩子的责任,虽然免掉了孩子的哭闹和纠缠,但却剥夺了孩子培养良好品格和开展自我才能的时机,这就是很大的危害了。我们总在说如今的孩子不懂事,可是却不知道是因为我们保护的太好了,不让他们懂事。要想让孩子从小明事理能为别人着想谅解父母,就应该从小让孩子吃点苦,让他们识得人间疾苦,懂得珍惜懂得谅解。(精品文档请下载)
如今的孩子大都很聪明,但他们大部分最后都没能获得意料中的成功,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意志力,缺乏坚持到底的精神。儿童和少年时期是人生的根底阶段,父母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条件,对孩子开展吃苦教育,非常重要,也有必要。知心姐姐卢勤也曾说过:
“吃苦"是一种心理承受力。是啊,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每一个人都要承受优胜劣汰的“考验”,不仅仅是智力的比赛,更是毅力、意志的比赛。(精品文档请下载)
如何让孩子吃苦,吃什么样的苦?总结考虑了以下几点,和朋友们分享讨论。
1、父母要有让孩子吃苦的意识。
例如孩子学走路时,不要总是扶着她,有心的父母可以发现,那些总是由父母扶着练习走路的孩子学会走路所花的时间比那些自己去练习走的孩子所花的时间要长。孩子三岁,上街的时候就要让他帮你提东西;孩子到了五六岁,就要让他扫地擦桌子,并告诉他如何节省用电,还可以教他们整理自己的房间;孩子上学,告诉他们一些简单的安全知识,要他们自己走路上学,放学自己回来,要他节约文具的开支;孩子放学后,要他顺便到菜场去买菜,以便减轻父母的压力;节日里让孩子洗洗马桶,知道臭和脏是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干粗活和重活,知道父母需要他们照顾;孩子上中学,要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费,钱就这么多,,让他们懂得奉献的快乐;培养孩子各种生活技能,让他们有很强的动手才能。孩子十五岁左右,要他在家里或到外面打工,锻炼自己,接触社会,培养吃苦精神。父母要舍得让孩子去吃这些苦。
(精品文档请下载)
2、孩子要自立。
也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在家里,自己独立完成自己的生活起居,清扫自己的房间,清理自己的物品等,学习上,自己独立考虑,独立完成,,要孩子自己去考虑,尊重孩子的意见,这样孩子能独立考虑问题,能有主见,从而为孩子以后的成功打下根底。日本的孩子从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