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陶瓷艺术的读后感.docx

格式:docx   大小:38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陶瓷艺术的读后感.docx

上传人:niupai11 2022/7/23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陶瓷艺术的读后感.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陶瓷艺术的读后感
09造型一班09137020王茜 陶瓷艺术是“土与火的艺术”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综合体现,有着悠久的 历史。陶瓷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和体现。
清乾隆珐琅彩缠枝花卉蒜头瓶,高 18cm,
09造型一班09137020王茜 陶瓷艺术是“土与火的艺术”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综合体现,有着悠久的 历史。陶瓷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和体现。
清乾隆珐琅彩缠枝花卉蒜头瓶,高 18cm,,
瓶口呈蒜头状,长颈,溜肩,硕腹,圈足。瓶内壁及圈足内施绿釉。通体以 金彩绘锦纹为地,其上以珐琅彩绘各式缠枝花卉,色彩艳丽。口、足、颈部饰以 多道金彩,愈显金碧辉煌,华贵典雅。外底双方框内书蓝料彩篆书“乾隆年制” 印章款。
珐琅瓷又名瓷胎画珐琅。珐琅彩起始于康熙后期,顶盛时为雍正期至乾隆期。 但雍正期的珐琅彩水平最高,工艺最美。乾隆时期慢慢转向粉彩,故珐琅彩终止 于乾隆后期。乾隆帝对珐琅彩瓷器珍爱有加,珐琅彩瓷器的烧制数量超过 康雍两朝,造型更加丰富,瓶类就有蒜头瓶、双联瓶、葫芦瓶、双耳瓶等, 茶壶、方盒、盘、碗等器皿的数量与样式都明显增多。宫中内务府珐琅作 人才济济,分工更加具体,画师有专工花鸟鱼虫的余省、擅长人物花卉的 金廷标等。工艺制作更加精细,正如《陶雅》所称: “至乾隆,则华缛极
矣,精巧之致,几于鬼斧神工。”珐琅彩的制作是由景德镇烧制的上好素白瓷 送进宫中再由宫中画上珐琅彩釉烘烤而成。画工技艺特高,加工水平严格控制, 如有缺陷即刻打碎处理。由于珐琅彩器是专供宫延皇室玩赏之用,不得向外流失, 故而数量特少。
珐琅瓷的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产出的大多为小件,多为碗,瓶, 烟壶之类的日用小件瓷,上图的缠枝花卉蒜头瓶大小就不超过一尺。此瓶底
轴为纯白轴,不偏青也不偏黄,轴面光滑洁净无疵。色极鲜艳且柔和,颜 色多种,丰富。瓶上大约有十多种颜色,每一种图案均由多种色料调配而 成,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质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