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z.
组合料配比之设计、计算、试验、试料
1 关于计算
硬泡组合料里最需要计算的东西是黑白料比例〔重量比〕是不是合理,另一个正规的说法好似叫“异氰酸指数〞合理组成的体系要互溶性好,均相稳定
-
. z.
——至少存放一段时间不能分层。
官能度构成及骨架类型
原则上说官能度越高,所发泡体的物理性能数值〔尺寸稳定、抗压强度等〕就越“理想〞,但往往官能度高的聚醚粘度偏大〔多挂PO也能降低粘度,价格又下不来〕,所以,平均一下,4个官能度马马虎虎可以对付了;另外,如果聚醚体系中有芳香构造〔苯环〕引入,无疑也会提升泡体的物理性能。
反响活性
含有伯羟基构造的聚醚〔和诸如三乙醇胺之类的小分子交联剂)活性高,却多多少少会影响发泡反响的中后期流动性。所以,其参加量一定要控制在*环围。
羟值搭配
根据水用量、黑白料比例预设,可以大体反算出主份平均羟值围,一般为380-410mgKOH/g
经济性
不仅是指聚醚、聚酯采购价格低,还应综合其他方面考虑黑白料比例,毕竟现在黑料价格高些。
市售采购之方便性
好不容易调整出一个配方,结果原料市面上只是你有用别人不会问津,除非财大气粗每月用量惊人,否则配料供货能不能保障就只得看“交情〞浅薄。
匀泡剂〔硅油〕的选择
与组合料其它成份的配伍性
这个不难理解,否则,生产硅油的厂家就不会编出则多型号了------什么F11型、141B型、环戊烷型、全水型、聚酯型、蔗糖聚醚型等等。硅油型号选配得当,可以明显控制导热系数低限化。
-
. z.
与黑料的配伍性、乳化能力
这个关注的人不多,其实多数情况下“泡孔不好〞就是硅油对“黑白料整个体系的乳化能力不够〞所致。
流动性
能使发泡体系泡孔细密的硅油可以明显提升发泡流动性,同时另外一个佐证是:发泡速度略有加快。
稳定性及用量
有些硅油遇见水、碱性催化剂、含氯发泡剂或含氯阻燃剂时会逐渐变质;有些则必须加大用量〔%以上〕才会显示它是硅油。
价位
能用22元/kg搞定的就不必去用进口的45元/kg,要知道每吨组合料中硅油14kg那差价就是过200元了。
水份额确实定
粘结性
水用量多,泡体外表偏脆,与壳面的粘结性就差,一般冰箱、-%〔专指141B体系和环戊烷体系〕
物理发泡剂体系的选取
现在到处喊着环保,141B早就说要限量使用了,可市面下居然还有F11型〔或勾兑型F11〕组合料交易。水用量只好随行论价:F11型的——,141B型的——, 环戊烷型的——
-
. z.
、经济性.
水确实很廉价的,不过它用多了,黑料量就得加上去,于是还是不合算的时机大〔自然,是使用组合料的客户买单〕。
前期要求
以前很多朋友认为乳白起发慢一些,等料子稀哩哗啦地流到各自“岗位〞底下后再直发起来。其实不然,其一:液态料子极易从箱体缝隙中漏出去造成污物粘模;其二:影响泡孔细密度和整体构造,从而拔高泡体导热系数;其三:起发速度加快反而会加快发泡料行进速度。一般说来,出枪乳白时间6-8秒最好。
中期流动
在发泡定型期间,中期流动时间段〔拉丝减去乳白时间〕越长越好,可以保证泡体填充箱体各个角落,又不至于泡孔变形严重。最理想的状态是拉丝开场前3-5秒钟,泡料已经充填到位,最远端排气孔有明显逸料出现。
后期固化
这个要求不必太严,反正连续生产中模具不是冰冷的,如果生产线有保温炕道,不怕到期收不了庄稼。
建议搭配
Am-1 + 环己胺。
工艺确认
1、发泡体系确定:141B的还是环戊烷的。水量/物理发泡剂量的围预定
2、首先闹清楚目标生产线的工艺细节:发泡机类型、灌注流量、灌注前的温控数值、炕道保温温控值及保温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