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真菌性皮肤病(Dermatomycosis)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
真菌属于真核微生物,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在上万种的真菌中,仅有几百种真菌对人类或动物有致病性,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放疗、化疗等新技术的谱及,真菌感染,主要是条件致病菌感染的发病率有明显升高。
真菌性皮肤病的分类:
根据真菌感染皮肤的深度(解剖部位),分为以下二类:
一、浅部真菌病:又称为“癣”,皮肤角质层的真菌感染。
1、浅表真菌感染:真菌只感染皮肤角质层的最浅层,主要疾病为花
斑癣(也称汗斑),是由糠秕马拉色菌所致。
2、皮肤癣菌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包括头癣、体股癣、手足癣、甲癣等。
致病菌为皮肤癣菌。
包括有以下三属:毛癣菌属(最常见为红色毛癣菌)
小孢子菌属
表皮癣菌属
二、深部真菌病:
1、真菌感染皮肤及皮下组织甚至内脏器官,包括孢子丝菌病、着
色芽生菌病等。
2、系统性真菌病:呼吸、消化系统等内脏器官真菌感染,如隐球
菌性脑膜炎、念珠菌性肺炎、败血症等。
真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
1 、真菌镜检:为确诊真菌感染的依据。
材料:10-20%KOH或生理盐水
标本来源:病发、皮屑、甲屑、阴道分泌物、痰液、组织等
( 低倍)显微镜下所见:孢子、菌丝、硬壳孢子等
2 、真菌培养:可确定菌种
材料及条件:
培养基:沙氏培养基,主要成分为葡萄糖、蛋白栋及琼
脂
温度:22-25℃:主要用于皮肤癣菌的培养
5--37℃:用于深部真菌及双相型真菌的培养。
培养时间:1-4周
标本:病发、皮屑、甲屑、阴道分泌物、痰液、血液、组织等
(肉眼)所见:菌落形态、颜色外观、质地皮肤癣菌及霉样真菌:菌落
表现为气生菌丝;念珠菌、隐球菌:白色奶油样菌落
3 、组织病理:用于深部真菌病,如着色真菌病等,常用PAS染色或银染色,可见孢子、硬壳孢子或菌丝等。
真菌的致病性
一、根据真菌的生活特性又可分为:
1、亲人性真菌:只侵犯人类,最常见的红色毛癣菌
2、亲动物性真菌:可通过动物传播至人,如引起头癣最常见
的致病菌犬小孢子菌。
3、亲土性真菌:寄生于土壤、木材中腐生,人类通过接触后
感染。如着色真菌病,患者可因外伤后接触到腐木而受感染。
二、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
大部分真菌可寄生于体表或体腔内不致病,如念珠菌可寄生于口腔、消化道、阴道内,在以下条件下致病,称为条件致病菌。皮肤受损伤、肥胖及糖尿病患者、先天或后天性免疫缺陷:如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及艾滋病患者等;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等;
皮肤癣菌病的好发因素多为:衣服、鞋袜的透气性、吸水性差,如足癣;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可使原有的皮损加重。
真菌感染的治疗
一、外用药: 浅部感染一般只选用外用药,常用的有以下几类:
1、咪唑类:可霉唑、咪康唑(达克宁)、酮康唑(采乐)、益康
唑(派瑞松、益肤清)、联苯苄唑(必伏)
2、丙烯胺类:特比奈芬(兰美抒)、布替奈芬、奈替芬
3、传统类:土槿皮、硫黄、碘、水杨酸、十一烯酸
4、其它:制霉菌素、环吡酮胺、碘化钾等
二、系统药:用于头癣、甲癣、外用药治疗效果不好或皮损面积太大,外
用药不方便的体癣,慢性的角化型的手足癣等。
1、灰黄霉素:主要用于头癣的治疗。
2、酮康唑(里素劳):严重体股癣、手足癣、甲癣、念珠菌病
3、伊曲康唑(斯皮仁诺):严重体股癣、手足癣、甲癣、念珠菌病
4、氟康唑(大扶康、三维康): 主要用于念珠菌病
5、特比奈芬(兰美抒、丁克):主要用于皮肤癣菌
6、二性霉素B:系统性真菌感染、隐球菌病等。
头癣(Tinea capitis) 头癣(Tinea Capitis)一、定义:由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和毛发所致的疾病。根据致病 菌菌种及临床表现的不同,临床上主要分为黄癣、白癣、 黑点癣及脓癣,后者多由亲动物或亲土性真菌感染后,炎 症反应明显时继发而来,头癣好发于儿童,一般通过接触 动物、土壤等或通过理发工具、共用枕巾互带帽子等染。二、临床表现、致病菌及治疗总结如下表:
分类
白癣
黑点癣
黄癣
脓癣
发病年龄
儿童
儿童及成人
儿童及成人
儿童
致病菌
小孢子菌属
(动物源性)
毛癣菌属
许兰氏毛癣菌
小孢子菌属
临床特点
灰白色鳞屑斑,有卫星状损害,,有白发鞘。
散在点状鳞屑斑,头发出头皮断,呈小黑点
碟形黄痂,毛发失光,有臭味。
化脓性毛囊炎,形成溃疡,可继发细菌感染。
愈后
青春期自愈,不留疤痕。易发展为脓癣。
部分青春期可愈,不留疤痕。
青春期不愈,萎缩性疤痕。
可遗留疤痕
真菌镜检
发外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