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谈谈格律诗的押韵.doc

格式:doc   大小:35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谈谈格律诗的押韵.doc

上传人:2286107238 2022/7/23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谈谈格律诗的押韵.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z.
谈谈格律诗的押韵
古代的诗,格律都不甚严谨,到了齐梁时候,人们写诗渐渐注重声律,经过了多时的酝酿,到了唐朝遂有了所谓的“律诗〞。为别于向来的诗体起见,当时〞.
规则
  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
1、偶句押韵
-
. z.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例如首句押韵的“七绝〞: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醺,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登乐游原 〔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登乐游原〞首句不入韵,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只押平声韵:
近体诗规定,只能押平声韵,这几乎是一条死规矩。事实上以近体诗的体例,假设押仄声字会感到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自觉遵守这一规则,记忆中也很少可供借鉴的反例。倒是在一些朋友中,有欣赏近体诗压仄声韵的,不知道他们的根据是什么?
3、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
古诗〔古风〕允许中途换韵,但近体诗不允许这样。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方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大概这也是现在搞所谓新韵者的依据。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是近体诗的大忌。
比方,有的朋友在一首律诗里面用了“难,闲、丸、寒、颜。〞五个字押韵,“难、丸、寒〞属于“上平十四寒〞,而“闲、颜〞属于“上平十五删〞。这不叫“新韵〞或“今韵〞,叫“出韵〞。作为古体诗或自由诗写了玩玩可以,硬要归入“近体诗〞也就是“格律诗〞,是不可以的,只能是误导了学诗的后来人。其实这种出韵一两个字的诗,只要作者坐下来好好推敲,是可以改正来的。可惜我们有许多写诗人,只知道“高产〞,不知道“高精〞;只知道往来奉迎酬唱,不知道踏踏实实做学问。缺少唐人贾岛那种“推敲“的精神,可能这就是当今我们网络诗坛上的悲哀!
-
. z.
近体诗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有网友最近给我留言说:“宋人就是为了辟新,有的不讲格律,难道宋诗就一钱不值吗?〞谁说宋诗不讲格律?翻开唐宋八大家的欧阳修、王安石、轼等人的诗看看,能举出几首不讲格律的例吗?宋人的诗喜欢首句押韵借用邻韵,大概这位朋友把这也当为“辟新〞了。
比方:北宋诗人黄庭坚的?雨中登楼望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綄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这一首押的“鬟、山〞属上平声十五删,但首句借用了十四寒的“栏〞。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场流行,到了宋代,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气。
唱和
从网络上看到唱和的诗特别多,有自由诗唱和近体诗的;有格律诗唱和今体诗的;有唱和诗的容和思想的;有根本和唱和的原诗一点不搭界的……这反映了网络文化的百花齐放,广阔网友喜欢写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