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文档名称:

初二上册物理错题(个人整理稿).doc

格式:doc   大小:801KB   页数: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初二上册物理错题(个人整理稿).doc

上传人:63229029 2017/7/2 文件大小:80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初二上册物理错题(个人整理稿).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引言
,一些同学认为是铁制的,在探究中,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吸一下”。“拿磁铁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结论
B. 评估
C. 猜想与假设
D. 进行实验
第一章声现象
(P3),我们把它叫做________,声音要靠________传播,人耳能听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可通过________传入人耳,引起人们的听觉。
3.“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 __,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 __,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的上沿,金鱼立即受惊,这时金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A. 鱼缸−−空气−−水−−金鱼
B. 空气−−水−−金鱼
C. 鱼缸−−水−−金鱼
D. 水−−金鱼
(P17),下面有关声音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游人听到山间潺潺的水声是水和岩石撞击产生的
B. 科学家利用声波的反射可以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C. 村民能够根据音色辨别蝉唱虫吟
D. 医生利用人体发出的微弱噪声可以探测病灶
()
A. 具有能量 B. 穿透能力强
C. 传播距离远 D. 遇到障碍物能反射
,调皮的小明在教室走廊放声歌唱,他手摸喉头,感觉到喉头在___ ___;教室里的同学都听到了歌声,表明声音可以通过__ ____传播;正在静心思考的小娟忙用手捂住耳朵,她认为小明的歌声是___ ___(填“乐音”或“噪声”).
24. 噪声是由发声体的_ __产生的。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_ __(选填“声源处”、“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噪声也是一种能源,最近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T恤衫,它能在噪声环境下发电,把__ _能转化为_ __能,为随身携带的小电器及时充电。
第二章物态变化
(P17),待温度计的________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_____ ___被测液体中,但不能使玻璃泡碰到
_____ ___或___ _____,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________相平。
11. 用体温计测某人的体温,℃刻度处,如果不甩几下,经过消毒后直接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实际体温分别是37℃和39℃的人的体温,那么这支体温计的示数将分别是(    )
A . 37 ℃、 39 ℃      B . 37 ℃、  ℃
C .  ℃、 39 ℃    D .  ℃、  ℃
(P19)3. 在同一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下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 )
“油”,1分钟,2分钟——再把手拿出来——没事,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魔术师有特异功能
B. 是因为“油”的沸点低
C. “油”在沸腾时的温度不断升高
D. 是因为手上沾有水吸收了“油”中的热
(P22),若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台上,发射台就会被烧毁。为了保护发射台,在它的底部建造了一个大水池,从而巧妙地解决了这个技术问题。
(1)火箭发射时,底部喷出的庞大的白色气团(如图)是由什么组成的?它是怎样形成的?
(2)分析“大水池”对发射台起到保护作用的道理。





(P23)3. 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t时=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态
B. 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 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D. 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P25),     ,,过一会儿在瓶壁上会出现     ·这说明碘在    时要吸热,在    时要放热.
,外壳与空气发生摩擦而产生高温,为防止火箭舱内温度过高,在外层涂有一层特殊材料,这层特殊材料的作用是    (    )
,使外壳温度不易升高
,使热量散失
,使热量很快分散
,使热传不进舱内
(P27)、_______、_________.
,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 _和水环境_ __的问题.
,对农作物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