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疫苗免疫程序及指导意见
第1页,讲稿共43张,创作于星期二
主要内容
疫苗
疫苗免疫程序
特殊情况下的免疫接种
疫苗接种禁忌证
*
第2页,讲稿共43张,创作于星期二
疫苗-1
什么是疫苗?
是利用微生物及其代
灭活疫苗接种一次仅仅起到动员机体产生抗体的作用,抗体水平低,也不持久,而接种二或三次可以获得高水平抗体和牢固的免疫
活疫苗一般接种一次即可产生比较理想的免疫应答
*
第17页,讲稿共43张,创作于星期二
免疫程序-9
接种间隔
2次或以上接种要有一定间隔时间,间隔长短影响免疫效果
长间隔比短间隔所产生的免疫应答好,特别是含有吸附剂的疫苗,因此,中断的免疫程序不需要重新开始接种或是增加接种的剂次
但过长会推迟产生保护性抗体的时间,增加疾病暴露的机会
应间隔适当
间隔过短,超前的一次(包括起始提前)不应作为程序中的一次,应认为无效接种
*
第18页,讲稿共43张,创作于星期二
免疫程序-10
接种途径
接种途径与免疫效果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认为采取与自然感染相同的途径是最佳的接种途径
皮下注射和肌内注射是预防接种最常用的途径,接种疫苗后能引起较强的体液免疫
口服减毒活疫苗通过肠道感染,产生IgG同时,也产生肠道分泌型抗体sIgA,sIgA不但限制病毒的初始感染,也参与清除绝大多数病毒
*
第19页,讲稿共43张,创作于星期二
免疫程序-11
加强免疫
疫苗产生的免疫力很少能维持终生
随时间推移抗体逐渐衰退,少数人可能转阴。适当时间再接种一次,可刺激产生回忆性免疫应答,并维持较高的免疫水平
次数和时间,需综合分析免疫持久性、人群免疫状况和针对传染病的发病情况等因素而定,并根据情况变化作适当调整
*
第20页,讲稿共43张,创作于星期二
免疫程序-12
联合免疫
不同疫苗的同时接种时主要考虑两方面因素:
不同疫苗相互之间是否会干扰免疫应答
是否会增加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
每次最多只能接种2种注射疫苗和一种口服疫苗,注射疫苗应在不同部位接种
严禁将不同疫苗混合在1支注射器中接种
*
第21页,讲稿共43张,创作于星期二
免疫程序-13
同时接种
同时接种是根据免疫活性细胞的生理特性,1个T淋巴细胞有很多不同抗原的“受体”,可以同时处理多种不同的抗原,不存在抗原之间的互相干扰问题
2种注射减毒活疫苗如未同时接种,如不间隔4周接种可以产生干扰现象,先接种的活疫苗会干扰随后接种的活疫苗;另外也会产生生物学干扰,即先接种活疫苗进入机体后先复制,会干扰随后进入机体的活疫苗的复制,故需要间隔开接种。
*
第22页,讲稿共43张,创作于星期二
免疫程序-14
2种灭活疫苗或1种灭活疫苗与1种减毒活疫苗的同时接种
可以在同一天在不同部位接种
也可以在不同时间在不同部位接种
2种减毒活疫苗
1种注射疫苗与1种口服疫苗可以在同一天或不同时间接种
2种不同注射的减毒活疫苗可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如未同时接种,则应间隔4周以上
免疫球蛋白一般不能和减毒活疫苗同时接种,使用免疫球蛋白后至少需间隔4周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接种减毒活疫苗2周后才能使用免疫球蛋白
*
第23页,讲稿共43张,创作于星期二
*
疫 苗
接 种 对 象
月(年)龄
接种剂次
备 注
乙肝疫苗
0、1、6月龄
3
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剂次,第1和第2剂次间隔≥28天
卡介苗
出生时
1
脊灰疫苗
2、3、4月龄,
4周岁
4
第1、2剂次,第2、3剂次间隔均≥28天
百白破疫苗
3、4、5月龄,
18-24月龄
4
第1、2剂次,第2、3剂次间隔均≥28天
白破疫苗
6周岁
1
麻风疫苗
8月龄
1
麻腮风疫苗
18-24月龄
1
实施扩大免疫后儿童常规免疫疫苗
免疫程序-15
第24页,讲稿共43张,创作于星期二
*
疫 苗
接 种 对 象
月(年)龄
接种剂次
备 注
乙脑减毒活疫苗
8月龄,2周岁
2
A群流脑疫苗
6-18月龄
2
第1、2剂次间隔3个月
A+C流脑疫苗
3周岁,6周岁
2
2剂次间隔≥3年;第1剂次与A群流脑疫苗第2剂次间隔≥12个月
甲肝减毒活疫苗
18月龄
1
乙脑灭活疫苗
8月龄(2剂次),
2周岁,6周岁
4
第1、2剂次间隔7-10天
甲肝灭活疫苗
18月龄,
24-30月龄
2
2剂次间隔≥6个月
实施扩大免疫后儿童常规免疫疫苗
免疫程序-16
如程序有调整,按卫生部公布的最新免疫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