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邳州蓝印花布微型校本课程开发初探.docx

格式:docx   大小:31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邳州蓝印花布微型校本课程开发初探.docx

上传人:科技星球 2022/7/24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邳州蓝印花布微型校本课程开发初探.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邳州蓝印花布”微型校本课程开发初探
 
 
摘    要:基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邳州蓝印花布”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了微型校本课程。制定了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了课程内容,设计了课程实施路线,编写了校本教材,探讨了课程实施策略与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课外作业还包括访谈和调研等,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以及适应社会等能力。
(四)校本课程实施的方法与策略初探
校本课程实施应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具体方法与策略如下:

教师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搜集“邳州蓝印花布”的相关史料与素材,梳理和把握与靛蓝染色相关的概念、原理和工艺
等,并与课本知识统整,挖掘史料背后的文化元素,以激发学生学****校本课程的兴趣和探究印染原理的热情。

教师引导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共同拟制恰当的调查主题与访谈话题,内容包括:“邳州蓝印花布”的特色、工艺、推广和传承,课程有效开发和实施策略等。对教师而言,通过对课程专家的采访,逐步提升师资水平,并在课程实施中转化为可持续的再生动力;对学生而言,通过对“邳州蓝印花布”文化传承人的访谈,学会从朴素的、感性的手工经验中提炼出科学的、理性的学科知识,并在课程学****中予以诠释和表达。可以说,课程专家和文化传承人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宝贵课程资源。

在校本课程实施中,课堂观察是校本课程实施中重要的研究方法。华东师大崔允漷教授等认为:“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预设适当的观察点,这些观察点包括学生的学****状态、获取知识的方法、课堂文化氛围以及三维目标达成度等,并把测量结果与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进行综合判断和评估,从而逐步提升学****效果。

根据校本课程实施的教学需要,可以带领学生走进“邳州蓝印花布”的生产作坊,通过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等活动,多种感官参与和信息刺激,会进一步认
识校本课程的深层价值。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所学、所做和所感,并依据试用后的师生调查反馈情况对课程实施方案进行优化。

课程开发要有人力、信息资源和技术等多方面支持。“邳州蓝印花布”的制作涉及化学、生物、历史、美术、语文等多个学科门类,这就要求不同科任教师要跨学科进行合作研究,互相弥补,进而放大系统功能,降低课程实施成本,有效提升课程效能。

课程团队定期举行课题组研讨会,不断改进教案,撰写教学案例和反思案例,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让教学与科研并举,加速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另外,在校本课程结业时,举办课程成果展示活动。课程成果包括实验报告、蓝印花布样品、活动影像资料和档案袋记录等。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引发学生的头脑风暴,并采用多种方式对各小组所分担的任务完成情况和成员表现进行建设性评价。课程团队依据课程实施的大数据撰写反思报告,以利于研发二期乃至三期校本课程方案。
四、 “邳州蓝印花布”微型校本课程实施效果与评价
课程观是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的基准。施良方先生认为:“课程评价是指研究课程价值的过程。”[1]只有坚持客观性、有效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