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含量
第1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二
一.维生素C简介
1,物理性质
2,维生素C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3,化学性质
第2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二
维生素C的物理性质
六碳多羟基酸性20ml 2%的稀盐酸研磨至糊状,加入250ml容量瓶中,加2%的稀盐酸定容250ml,然后用真空泵抽滤,除去大颗粒和杂质,滤液密封备用。
(2)橘子去皮,,切成小块,加入20ml 2%的稀盐酸研磨至糊状,加入250ml容量瓶中,加2%的稀盐酸定容250ml,然后用真空泵抽滤,除去大颗粒和杂质,滤液密封备用。
第20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二
(3)胡萝卜,,切成小块,加入20ml 2%的稀盐酸研磨至糊状,加入250ml容量瓶中,加2%的稀盐酸定容250ml,然后用真空泵抽滤,除去大颗粒和杂质,滤液密封备用。
(4)苹果去皮,,切成小块,加入20ml 2%的稀盐酸研磨至糊状,加入250ml容量瓶中,加2%的稀盐酸定容250ml,然后用真空泵抽滤,除去大颗粒和杂质,滤液密封备用。
第21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二
维生素C滴定过程
,立即用I2标准溶液滴定至稳定的蓝色30s不退色,即为终点。平行滴定三次。
,立即用I2标准溶液滴定至稳定的蓝色30s不退色,即为终点。平行滴定三次。
第22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二
,立即用I2标准溶液滴定至稳定的蓝色30s不退色,即为终点。平行滴定三次。
,立即用I2标准溶液滴定至稳定的蓝色30s不退色,即为终点。平行滴定三次。
第23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二
实验数据与处理
第24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二
用Na2S2O3滴定 K2Cr2O7
第25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二
用I2滴定Na2S2O3
第26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二
用I2滴定橙子样液
第27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二
用I2滴定橘子样液
第28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二
用I2滴定胡萝卜样液
第29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二
用I2滴定苹果样液
第30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二
数据处理
1、K2Cr2O7浓度
2、Na2S2O3浓度
3、I2浓度
稀释后
第31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二
滴定果蔬样液
1、橙子
百分含量
2、橘子
百分含量
第32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二
胡萝卜
百分含量
苹果
百分含量
第33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二
理论数值与测得数据比较
每100g果蔬中含Vc的值比较
第34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二
误差分析
所测值与理论含量相差较大,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结果可能的原因有:
1)I2在滴定的过程中始终有挥发,致使原始标定I2的实际真实浓度和用其测定Vc 的浓度有较大的不同。
2)滴定过程中酸度等条件没有控制好,致使I2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从而使其有效的浓度不断地降低。或是酸度的控制致使反应的终点受到影响。
第35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二
3)滴定终点的灵敏程度的影响。可能是果汁中的某些成分影响了终点的显色的灵敏程度,致使变色较为缓慢。
4)滴定的速度过慢,且有可能是摇晃的过于剧烈,致使滴下的碘有一部分挥发了。从而增加了碘溶液的消耗量,测得实际浓度存在误差。
5)果汁中可能存在一些其他的具有较强的还原性的物质,在滴定的过程中与碘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从而消耗了碘,使得实际测得的Vc的含量明显地高于理论的值。
第36页,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