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主要知识点归集
第一课走进父母
1、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①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给我们知识、技能和做人的道理。
②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
③孝敬父母既是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④在现代社会,孝敬父母同样是基本的道德规范。
⑤孝敬父母是法律规定应尽的义务。
2、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在生活中应做到哪几方面?)
孝敬父母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①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认真学习,踏实做人。
②体谅父母和家庭的困难,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
③亲近、关心和帮助父母。
④赡养父母。不仅要物质上赡养父母,更要在精神上关心父母。
3、“代沟”产生的原因?
①进入青春期,我们的自我意识、自尊心和独立不断意识增强,逐步用批判的眼光看待父母,强烈希望并开始尝试与父母建立平等的关系。但是父母仍然把我们当成“小孩儿”。因此,就产生了各种误解、分期、隔阂,甚至产生矛盾和冲突。
②由于我们与父母在知识水平、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对同一问题的看法、态度不一定相同,这是双方矛盾产生的重要原因。
③我们与同伴之间越来越密切的关系也可能使我们与父母的亲情关系变得相对疏远。
④情绪和心理的变化,使得我们以执拗的、对立的、反抗的心态对待父母,加剧了矛盾和冲突。
4、如何消除“代沟”?
①积极的沟通可以有效地减少亲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促进了双方的相互理解。
②子女与父母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加强沟通。
③我们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处理与父母、长辈的矛盾,做到依靠而不依赖、自主而不逆反,真正的走向独立与成熟;在于父母的和谐相处中,学会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共同发展。
5、如何与父母沟通?(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是什么?)
①要认识自己的变化和特点,主动与父母沟通,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理解我们的愿望。
②客观地看待自己与父母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差距,从内心尊重父母,愉快地接受父母正确的意见、建议。
③了解父母的辛苦、困难,体验父母的情绪和需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和心理状况,给予父母更多的精神安慰。
④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态度,克服逆反心理。
⑤妥善处理尊重父母、孝敬父母与帮助父母的关系。
第二课理解老师
1、为什么要尊敬老师?
 ①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这一职业是崇高的。教师对人类文明所做的贡献值得我们尊敬。
 ②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尊师方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在现代,全社会都在提倡尊师。
③对老师的尊敬体现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努力达到老师的要求;感激老师的关心和教育;与老师交往时要谦虚、恭敬,有礼貌;关心、体谅和帮助老师。
2、如何尊敬老师?
对老师的尊敬体现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努力达到老师的要求。 
感激老师的关心和教育。
与老师交往时要谦虚、恭敬,有礼貌。
关心、体谅和帮助老师。
3、师生矛盾和冲突产生的原因?
随者独立性与自我意识的发展,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增长,我们不再像小学生那样把老师看做是至高无上的,而是逐步用批判的眼光评价老师,希望与老师建立起平等、民主、互相尊重、和谐和互助的新型师生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