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评审
2011-10市建设的用地面积约为42~48平方公里。
(2)人口规模预测
综合西部城区与东部产业园区和港口区的人口容量预测,确定整个临港经济开发区的人口容量约为26~30万人。
4、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
(1)港-园-城关系的构建:“东园西城中核”
宜宾市中心城区目前已形成以合江门为中心的圈层 + 三轴的Y字型扩展构架。本规划区处于宜宾向东扩展的主发展轴上,借助港区建设契机,注入高端与中心服务功能,并从构建“大宜宾”整体城市空间新框架的需要着眼,通过对核心区不同选址的优劣比较和选择,提出中央服务核概念,作为港-园-城共享的生产与生活服务中心,同时扩大为更大区域提供高端服务的总部功能,以大幅度提升本区的城市地位。
(2)规划结构:“一轴、一核、两带、多组团”
一轴:沿宜南快速路(白沙路)的城市发展轴,各功能区沿该发展轴紧凑布局。
一核:中央服务核。位于临港经济开发区中段,兼具生活服务中心与生产服务中心两部分核心内容,其向西服务临港新城区,向东服务宜宾港与产业园区;与各功能片区中心通过干道系统联接,统领整个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建设格局。
两带:规划形成“蓝”“绿”双带,即沿长江蜿蜒的滨江城市“蓝带”和沿着北侧山体形成的生态休闲“绿带”。“蓝”“绿”双带与城市主轴共同串联起各功能组团。
规划形成八大功能组团,分别为:休闲旅游组团、科技研发与低碳生活组团、新城生活组团、水岸创意文娱组团、中部产业组团、港口物流组团、专业市场与生活组团、东部产业组团。
各功能组团与服务核心通过城市轴线联系,使整个临港经济开发区成为和谐互动、高度融合的整体。
表1 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规划用地统计表
用地代号
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ha)
占总建设用地
比例(%)
R
居住用地
其中
R2
二类居住用地
中小学用地
C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其中
C1
行政办公用地
C2
商业金融业用地
C3
文化娱乐用地
C4
体育 用地
C5
医疗卫生用地
C6
教育科研用地
C7
文物古迹用地
C8
其它公共设施用地
M
工业用地
其中
M1
一类工业用地
M2
二类工业用地
W
普通仓储用地
T
对外交通设施用地
其中
T1
铁路用地
T2
公路用地
T4
港口用地
S
道路广场用地
其中
S1
道路用地
S2
广场用地
S3
停车场用地
U
市政设施用地
其中
U1
供应设施用地
U2
交通设施用地
U3
邮电设施用地
U4
环境卫生设施用地
U9
其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G
公园绿地
其中
G1
公共绿地
G2
防护绿地
合计
规划总建设用地
E
水域及其它用地
总计
规划总用地
5、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1)对外交通规划
目前规划区对外交通主要依托宜南快速路与东环路(寨子山路),伴随着宜宾志城港、宜泸高速公路以及进港铁路的修建,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对外交通条件将大大提升。
快速路:东环路(寨子山路)、新宜南快速路、城南快速路与李庄快速路共同构成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快速环路,向东通往南溪、泸州,东南与长宁、贵州相连,西南与赵场组团、攀西地区相通、北与象鼻组团、自贡市相接。
高速公路:正在修建中的宜泸高速公路从规划区东北部穿过,在旧州组团实现与内宜高速公路的互通。在规划区内设置沙坪互通等高速公路出入口与规划区进行连接。
铁路:从规划区东北侧设置一条进港铁路连接宜宾志城港与内昆铁路。
水运:规划区东南侧靠近长江处设置宜宾志城港,通过港口水陆运输实现宜宾通江达海的目标。
(2)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1)道路路网结构
规划区内道路网结构主要受自然空间条件与宜宾港志城作业区两大因素影响。在明确“东西带状路网+以港口为核心的发散型路网”的道路设置思路下,规划形成“一环、四横、多纵”的道路网骨架:
一环:由东环路——寨子山路段、城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