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2
常见皮肤病防治临床心得
前 言
笔者自92年学校毕业后进入临床,先在(总参北京皮肤病医院 陕西三原县秦原医院)联合医院门诊皮肤科工作炎。
常规治疗:
1.全身治疗:全身疗法根据患者的皮损情况及有无全身症状,酌情给予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如青霉素G(80万一240万U/d,肌注,小儿每日2.5万一5万U/kg,分2一4次给)、新青霉素II、(氨苄青霉素钠)、头孢氨苄等。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给红霉素口服(0.25~0.5g,3~4次/日,小儿每日25~50my/kg分3~4次)或林可霉素肌注(0.6g,每8小时一次,小儿每日20一40mg/kg,分2次),或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给予相应的抗生素。对重症新生儿脓疱疮,应给予大剂量敏感性高的抗生素,加强支持疗法,包括输血浆(或全血)或肌注丙种球蛋白。
2.局部治疗: 以杀菌消炎、止痒、干燥为原则疱壁未破者可外搽1%樟脑、10%硫黄炉甘石洗剂,每日数次疱壁已破形成糜烂面或结痂者,可先以O.1%利凡诺溶液湿敷,敷后外用O.5%新霉素软膏或百多邦软膏环丙沙星软膏等,亦可用2%龙胆紫溶液。
个人心得:
黄连,黄柏,黄芩,各等份,碾粉,装瓶备用,用时取药粉适量,加“利特灵”粉少许,用香油调成糊状,日3次。
半夏陈皮各15克,,外用一般1-3次即好。
猪油少许,痢特灵数片,共捣如膏状,外涂,日3次。
5
扁平疣
病因: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
临床表现:
1、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微痒    
2、皮损为帽针状至绿豆或稍大的扁平光滑丘疹,呈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质硬,正常皮色或淡褐色。    
3、好发于颜面、手背及前臂等处。  起病较突然。皮损为正常皮目较多,常散在或密集分布,可因搔抓而自体接种沿抓痕呈串珠状排列。病程呈慢性,可自行消退,消退前搔抓明显,愈后不留痕迹。
常规治疗:
1、全身治疗:聚肌胞、板兰根肌注或内服左旋咪唑,乌洛托品.  
2、局部治疗:液氮冷冻或镭射治疗、外用鸦胆子仁、疣必治等
个人心得 :  该病属于年轻人尤其是中学生最常见的一种皮肤病,一般数目不多的话可以直接采用激光,电离子祛除,也可以使用氟尿嘧啶注射液,用牙签点涂病灶上,每天3次,连续7--14天.
对于数目比较多,顽固反复发作的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1,乌络托品片,维生素B1片.每日3次,每次各3片.饭后服用.10天一疗程.一般2--3疗程.治疗机理:维生素B1口服在体内参与丙酮酸氧化过程中产生大量乙酸,对该病毒有杀伤作用.乌洛托品在由维生素B1作用产生的酸性环境中分解成甲醛,对病毒也有杀伤作用. (此方法同时可用于治疗寻常疣,尖锐湿疣效果理想。)
2,薏米30克,连翘18克,金银花20克,山慈姑12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水煎服用,日1副分2次服用。一般需要7--14剂.
6
以上无论那种治疗,都可以同时配合薏米粥,每次取苡米100克,和平时熬稀饭那样熬成粥,早晚吃一碗,连续半个月到一个月,苡米在超市或者中药店有售。上述外用和内服都可以相互配合使用.
传染性软疣
病因:是由传染性软疣病毒引起的皮肤传染性疾病。一般通过直接接触传染,也可自体接种。中医对传染性软疣俗称“水猴子”,为病毒所致良性新生物,有轻度接触传染性,多发于儿童和青年。与中医文献的“鼠乳”相类似。
临床表现:
典型损害为受感染局部表皮细胞增生形成的丘疹,直径2~8mm,单发或多发,圆形或半球形,有蜡样光泽,中心脐凹状,并含有干酪样栓塞物,丘疹呈肉色或粉红色。初期质地坚硬,成熟变软,可挤压出干酪样物。临床可分两个类型:
①儿童型:通过皮肤直接接触或经传染媒介受感染,软疣见于面部、躯干及四肢。
②成人型:可为性传播,软疣多见于外生殖器、臀部、下腹部、耻骨部及大腿内侧区,肛交者发生于肛门。皮损可发生于除掌跖外的任何接触部位,也可出现于唇、舌及颊粘膜、结膜等,结膜损害可伴有反应性结膜炎或角膜炎。少数损害异常巨大,称为巨型软疣,有的可角化而像小的皮角,称为角化性软疣。一般无自觉症状。
常规治疗:
这是一种古老的而且至今仍最常使用的疗法,方法是用小血管钳夹住疣体后拔除,然后涂2%碘酊或碳酸或三氯醋酸并压迫止血。
2. 冷冻或激光疗法 用冷冻疗法或激光疗法去除疣体。
个人心得:
传染性软疣即我们常说的"水瘊子".,但会扩散,,内服板兰根冲剂,,用牙签点涂皮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