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沁园春•长沙》(教案)
启东市汇龙中学 施晓燕
教学目的
1、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 《沁园春•长沙》(教案)
启东市汇龙中学 施晓燕
教学目的
1、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博大胸襟和大方豪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一首诗:《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你知道本是谁所作吗?毛泽东(也有人说是明人的作品)。1910年,毛泽东的年龄正和我们如今相仿,性格决定命运。看看毛泽东的情怀,想想我们没有考进启东中学的心态吧,我们不一定都具备毛泽东那样的领袖气质,但至少要自信啊!
再看一首毛泽东的诗:《立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引入到《沁园春•长沙》。
二、理解大致背景。
本词作于1925年。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学习、生活、从事革命活动长达十三年,这期间发生了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和共产党成立等,他和何叔衡、蔡和森等人创立新民学会,指导长沙学生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建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开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指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诵读欣赏
①听朗读录音,初步感受毛泽东的情怀。
②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说明地人物、时间、和地点的词:“独"“立”“洲"。
▲关键词句:上片“看"字、下片“忆”字。“万类霜天竞自由”。“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等。
▲有表现力的词句:上片“万”“遍”“漫"“争"“击”“翔”。下片“挥斥”“指点”“激扬”“粪土”等。
2、整体感知
◆考虑:本词描绘了几幅画面?试根据内容给各幅画拟出小标题。
讨论、明确:描绘了四幅画面:
独立寒秋图 湘江霜天图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四、再诵诗歌,品味鉴赏
1、写壮景,抒豪情
①独立寒秋图:注意“独”字.
②湘江秋景图:抓住“看”字。注意视角、用词、手法.
品味明确:
▲远眺: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静)
▲近观: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静、动)
▲仰视:鹰击长空 (动)
▲俯瞰:鱼翔浅底 (动)
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
小结: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织,红绿辉映,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活力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③峥嵘岁月图:抓住“忆”字。考虑什么叫“书生意气”?
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