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鉴赏.docx

格式:docx   大小:2,540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鉴赏.docx

上传人:布罗奇迹 2022/7/24 文件大小:2.4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鉴赏.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鉴赏
七年级诗歌鉴赏复习
(一)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唐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练习】 1、《峨眉山月歌》中作者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己不受重用而感到悲哀,还时刻想着率领干军万马为祖国戍守边疆。这两句述志,写诗人忠心报国的情思。
,铁马冰河入梦来。 “风吹雨”一语双关,既是指自然界的风雨,又象征了南宋王朝的命运。诗人从“风吹雨”联想到南宋王朝摇摇欲坠的处境,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想起来,抒发渴望杀敌报国的爱国之情。
(八)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 用语言文字描绘“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的画面。
从古至今,这巍峨的雄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清脆的马蹄声被西风吹散、吹远。 
2、“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这两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对偶,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黄河在广阔的原野上奔流仍嫌受约束; 潼关以西,山山相连,峰峦起伏,不知什么叫平坦。写河、山雄伟的气势,寄托了作者远大的抱负。
3、谭嗣同《潼关》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王朝更替兴亡的感慨,对广大被压迫人民的同情
《观沧海》  
1、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无边无际,海中山岛突兀耸立。山岛之上树木丰茂,生机盎然。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2、自选角度赏析诗句。 
(1)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答:实写海水和山岛,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量。  
(2)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感受。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诗中“若”字用得好在哪里?)   答: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宏大气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何种修辞?有何表达效果?   答:运用了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到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的表
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2、诗歌为何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答: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他总是悲哀凄惨的啼叫着,暗写诗人的悲痛之情。诗人选取“杨花”、“子规”,渲染了伤感的氛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3、从修辞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作者以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寄情于景,以月作使者,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穿越时空追随友人,表达了对友人遭贬进行的友人的无限关心、思念和同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