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考试从来就没有粗心这回事,真正的原因在这里.docx

格式:docx   大小:12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考试从来就没有粗心这回事,真正的原因在这里.docx

上传人:1772186**** 2022/7/25 文件大小:1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考试从来就没有粗心这回事,真正的原因在这里.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考试从来就没有粗心这回事,真正的原因在这里
拿到试卷后,除了关注分数外,还有什么更需要我们和孩子一起去挖掘呢?做一次认真 的试卷分析,这是比单单知道考分本身更加有意义的事。在研究丢分的题目,分析错误原因 时,很多孩子或家长往往会一声长叹:考试从来就没有粗心这回事,真正的原因在这里
拿到试卷后,除了关注分数外,还有什么更需要我们和孩子一起去挖掘呢?做一次认真 的试卷分析,这是比单单知道考分本身更加有意义的事。在研究丢分的题目,分析错误原因 时,很多孩子或家长往往会一声长叹:“怎么又犯了粗心大意的老毛病呢? ”如果简单地把 孩子应该会的题目做错归结于粗心,或许我们并没有找到实质问题。
首先,粗心是结果,不是原因。
如果简单地把孩子应该会的题目做错归结于粗心,并不妥,因为这会掩盖很多真相,也 让孩子轻易原谅自己,而没有找到实质的问题,无法采取相应的弥补措施。
当然,谁都有粗心的时候,但在粗心表象下,有很多更深层次的原因,表现在不同孩子 身上,这些原因所占的比例会有不一样。
所以说,考试从来没有粗心这回事,那么所谓“粗心”做错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我们必须通过“粗心”看到背后反映出的问题:
.粗心,因为孩子对知识掌握的熟练度不够
粗心往往是和总分值对照而言的,看似每个知识点都掌握了,却很难在考试中得到总分值, 便会被归咎于粗心。然而,在计算了某个知识点有99%正确率与90%正确率的同学,在题量 逐渐增大后得到总分值的概率后,所谓粗心,就成了错觉而已。如图:
当题量到达200道题的时候,知识点90%正确率的同学得总分值的概率已无限趋近于零, 低于买体彩中500万的概率。
另一个显而易见的现实是关于实力和最正确发挥的。很多时候我们把最正确发挥当作实力, 低于此的被归咎于“粗心”。实际上在大数据之下,一个孩子的成绩曲线大体符合正态分布, 左右两侧的区间可能性基本相等,宽窄(方差)取决于心理素质。
这两张图表破除了关于粗心的幻觉。比方,他难题都会做,简单题错,那不是不会,就 是粗心。粗心是态度问题,态度端正了就不粗心了一一把问题归咎于态度,就成了一笔糊涂 账。
事实上,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是可以用错题率来量化的。错题率越低,说明知识点 掌握程度越高,相应的,在考试中获得总分值的几率也越高。
因此,态度不是原因,“粗心”不可能因态度的转变而彻底解决。唯一解决“粗心”问 题的方法,是提高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令单题正确率接近100%。
一个颇有争议的说法:“中小学的知识难度可以忽略,正确率基本等于熟练度。”
所谓知识难度可以忽略,意思是凭借正常人的智商在理论上都可以到达100%的正确率 (在粗心不能当作借口之后,笨这个借口也被彻底抹掉了。考不好只能归咎于“懒” 了)。 正确率基本等于熟练度,说明了为什么题海战术虽然被人诟病、痛恨,但确实是有效果的。
.粗心,因为孩子对知识的基本概念不清楚
不过,无差异的题海战术虽然是有效果的,但并不是有效率的。
怎么提高效率,要从错题入手。眼中不能只盯着错误,而要追溯思考过程。在辅导孩子 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大局部的错误都不是偶发的,往往成批出现同类错误。在追溯思考过 程中,会发现根源往往是简单的概念没有完全理解,或者干脆是错误的理解。
追溯思考过程,最简单的方式是要求孩子每道题写解题过程。这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