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老年心血管疾病
第1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二
一、概述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及功能都会
发生改变。
心脏:80岁时左心室比30岁时增厚约25%,心肌细胞
纤维化,横纹消失,淀粉压病
高血压是我国老年人居首位的流行病,是老年人致残和/或致死的重要原因和危险因素。
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估计现患高血压2亿人。每10个成人中就有2人是高血压。
据2002年我国卫生部组织的全国居民27万人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9%,8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90%。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第一位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一半以上与高血压有关,控制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关键。
第10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二
[临床特点]
1.血压波动振幅大
24小时内SBP相差40mmHg上,DBP相差20 mmHg以上。
因此,确定老年人的血压水平或观察药物的疗效,须经多次不同时间、不同体位的测定,取其平均值。
老年人的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反应变慢,故无论心脏还是血管的压力调节能力均明显减退,对于微量的升压刺激和降压治疗的反应可能过度强烈,这种现象也称脆性血压。
第11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二
:即立位比卧位的收缩压下降超过20mmHg,或平均动脉压降低10%以上。
:老年晨峰高血压是指血压从深夜的低谷水平逐渐上升,在凌晨清醒后的一段时间内迅速达到较高水平,称为晨峰高血压或血压晨浪(blood pressure morning surge)。老年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晨峰高血压现象比较常见。晨峰高血压幅度计算方法各异,常用的方法为06:00-10:00血压最高值和夜间血压均值之差,若收缩压晨峰值≥55mmHg,即为异常升高,有的患者可达70-80mmHg。
第12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二
4.症状不典型
约1/3的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in elderly,ISHE)无症状,病情却在缓慢的悄然进行,故有静寂疾病(silent disease)之称,直至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脑溢血,或出现了顽固性失眠,头痛,鼻出血,拔牙后出血不止才发现血压异常。
第13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二
5.原发性多见、继发性少见
治疗: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要采取积极的态度,不仅要降低血压,更重要的是保护靶器官。
99 WHO/ISH指南强调:是否需要降压治疗不仅根据血压水平,而且要根据患者总的心血管危险评价。
99 WHO/ISH指南指出:老年人至少降至正常血压的高值(140/90mmHg)以逆转靶器官损害,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及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第14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二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年龄≥65岁, 血压持续升高或 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可定义为老年高血压。
若SBP≥140mmHg,DBP<90mmHg,则定义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第15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二
【鉴别诊断】
当血压持续偏高,不易控制时,需考虑如下因素继发血压升高:
①肾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肾血管性高血压;
②甲状腺功能亢进;
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④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及含有甘草制剂的药物(用于止咳)。
第16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二
【降压目标值】
美国JNC7和欧洲ESC/ESH 2007指南指出,所有年龄患者的血压目标值都应<140/90mmHg;ESC/ESH 2007指南还指出,如果患者能耐受,还可以降得更低。糖尿病、高危/极高危以及脑卒中、冠心病、肾损害时血压应<130/80mmHg。
Framingham研究中,对>65岁有心血管并发症的老年人进行了18年的随访研究,发现收缩压在140-150mmHg的患者组心血管风险最小,提示可能是老年人的合适血压水平。
第17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二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中老年人高血压治疗目标为收缩压<150mmHg,如能耐受还可以进一步降低。主要由于老年人血压降低的难度大,特别是考虑到了老年患者的主要器官灌注需要,因此要采用逐渐达标治疗的步骤。
第18页,讲稿共47张,创作于星期二
SHEP研究认为舒张压<60mmHg时,预后不良,风险增加;
IN-VEST研究同样显示了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降压治疗有J形曲线,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