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文档名称:

医院各种标本的采集.ppt

格式:ppt   大小:4,229KB   页数:3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医院各种标本的采集.ppt

上传人:1485173816 2022/7/25 文件大小:4.1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医院各种标本的采集.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家好
标 本 采 集
标本的种类
常用的标本容器
标本采集的原则
常见标本的选择与采集
标本检验前的注意事项及可见的问题
标本的种类
血标本:全血标本、血清标本、血浆标本、血培养标本
痰标本:痰培养药敏、痰查抗大家好
标 本 采 集
标本的种类
常用的标本容器
标本采集的原则
常见标本的选择与采集
标本检验前的注意事项及可见的问题
标本的种类
血标本:全血标本、血清标本、血浆标本、血培养标本
痰标本:痰培养药敏、痰查抗酸杆菌 痰涂片检菌、痰查肿瘤细胞等
大便标本:大便常规潜血、大便球杆比等
小便标本:尿常规、尿红细胞形态等
细菌培养药敏(血、尿、大便、痰、咽拭子、分泌物等)
血培养皿
临床使用的标本容器
烟台市中医医院脑病科
临床使用的标本容器
烟台市中医医院脑病科
临床使用的标本容器
临床使用的标本容器
标本采集原则
.按医嘱采集标本
选择正确的标本容器及血试管:有疑问或不确定,咨询相关科室。
.采集前做好评估(饮食、治疗、血管情况等)和解释(目的和注意事项)。
认真做好核对工作(核对医嘱、核对容器、核对病人)。
.正确采集标本(正确的病人、正确地时间、正确的操作、选择适宜的采血器)。
.及时送检。
细菌培养标本采集基本原则
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
标本采集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或减少机体正常菌群及其他杂菌污染。
标本需放入无菌容器内。
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至实验室。夜间采集血标本室温下放置即可,勿放冰箱内。
血标本紫色试管
全血标本
抗凝剂:二甲(乙二胺四乙酸二甲)。
试用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血颠倒混匀(个来回)不用空腹。
()网织红细胞、糖化血红蛋白
()血疟原虫:病人发热、或寒战时抽血标本。
()(人类白细胞抗原)空腹血。
()血氨,采集后,血标本即刻送急诊
检验室检验。
()环抱素浓度。
烟台市中医医院脑病科
血标本蓝色试管
血浆标本
抗凝剂:枸橼酸钠
试用的检查项目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三项
()二聚体定量、定性(一般定性)
()系列
()狼疮抗凝物
注意事项
血量致试管所示的刻度, 约,颠倒混匀。
烟台市中医医院脑病科
血标本绿色试管
抗凝剂:肝素钠
试用的检查项目
()肌钙蛋白定量()
()糖化血红蛋白
()血流变(血)
普通塑料试管滴肝素钠注射液
血标本红色试管
血清标本
试用的检查项目:除以上所列之外的需血清标本的检验项目,如:生化系列、肝肾功能、血糖、蛋白质、脂类以及电解质钾、钠、氯等。
注意事项:
()空腹采集血标本(急查除外)。
()避开输液肢体,不允
许从输液管道内抽血。
常规将血液注入试管的顺序是什么?
如果既有生化又有血常规呢?应该先生化管、血常规管、血凝管
血培养标本
怀疑菌血症需采集血培养标本
容器:血培养皿
血培养标本
.遵医嘱采血。
.时机:估计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采血及使用抗生素之前。
.采血:静脉穿刺抽血(通常不在动静脉导管中抽血);成人瓶,婴幼儿及儿童瓶;怀疑菌血症者,血培养阴性时,需再次采集血标本送检培养。
.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夜间采集
血标本室温下放置即可,
勿放冰箱内冷藏。
注意事项
采集静脉血时,止血带压迫静脉时间不宜过长,以不超过秒为宜,否则容易引起淤血、静脉扩张,并且影响某些指标的检查结果,如乳酸升高,值降低,钾和钙,肌酸激酶升高等
大多数化验要求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应尽可能避免在输液同时取血,输液不仅使血液稀释,而且对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生严重干扰,特别是血糖和电解质
采集血培养标本时应先注射厌氧瓶,尽量减少接触空气时间
注意事项
静脉采血前至少空腹小时,血脂测定须禁食小时后采血
情绪紧张会使血糖升高,吗啡、可卡因可使淀粉酶升高,微生物培养最好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醛固酮检测要在起床活动前取卧位血,起床后活动小时取立位血
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
患者的姿势
静脉加压的持续时间
最后一次进食
体力付出
诊断方法
血样采集时间
溶血
输液
尿 标 本
尿培养标本留取
中段尿:温凉开水冲洗外阴部及尿道口
导尿采样可减少污染:对留置导尿者,可用安尔碘消毒尿管与集尿袋的连接处后分离尿管与尿袋,弃去导尿管前段尿液(也可用碘伏消毒尿管用无菌注射器抽取),留无污染的膀胱内尿液数毫升送检。不可从尿集袋的下端管口留取标本。
尿标本以晨起第一次尿液为佳。
室温下尿标本耽搁稍久可致尿内细菌浓度明显增加而影响病原菌与污染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