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温州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实施指导意见.doc

格式:doc   大小:197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温州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实施指导意见.doc

上传人:63229029 2017/7/6 文件大小:19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温州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实施指导意见.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温州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实施指导意见
为了构建我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新机制,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促进发展的功能和作用,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行为和方式,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有效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课堂教学评价实施目标
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新课程实施的成败取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速度和程度。我市旨在通过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促进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八大转变(课堂教学评价实施目标)。
 促进教师由一维的课堂教学目标向三维的课堂教学目标转变。教师在完成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更要关注学****过程、方法、态度,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思考、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促进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和谐地、富有个性地学****br/>  促进教师从过分强调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教育转变。教师不仅要承认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而且要把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来开发和研究,采取差异教学,因人而异,分别对待,以体现因材施教、各有发展的要求。
  促进教师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学生知识的获得单靠教师的灌输,单靠学****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生活实际、社会热点及科技发展,适当拓宽知识面,根据学情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方案,从而真正体现为学生而教。
  促进教师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转变。由此,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学生接受性学****而要积极探索有利于培养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价值趋向的新教学方法,尝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法。主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充分发挥教学的发展功能和育人功能。
  促进教师过分重视结果教学向重视过程教学转变。教师要凸显新课程关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整合的价值追求,实现课堂教学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全面发展本位的转移。教师要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及处理信息的方法。
、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转变。教学中教师必须转换自己的角色,从“课堂的包办者”变成“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创设自主、开放、协作的学****环境,让学生感受到亲切和被尊重,使学生在平等对话的心态下主动参与,激发学****积极性,发展个性,培养创新能力,让上课成为师生共同体验与分享生命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认真尝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优化教学手段,改善教学环境,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方式、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甄别考试选拔的功能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转变。建构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多元评价机制(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等),改变以学生学****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传统评价观念和做法。
通过上述教师教学行为方式与角色的转变,从而达到学生学****方式和学********惯的转变,让学生把学****变成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责任感,并养成终身学****的****惯。
二、课堂教学评价原则
课堂教学是师生积极互动、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情意交往是教学的活力,合作互动是教学的核心,发展是教学的目的。我市课堂教学评价实施必须注意体现以下原则:
,综合运作,实现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协同、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的协同、课堂实施与课堂开发的协同、教学方式与学****方法的协同,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评价课堂教学的焦点应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方面,转移到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情感体验、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方面。教学中要把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都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计,使学****充满***和活力。
,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并不失时机地给予关爱,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各有所长。要注意挖掘隐含在课程中和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智力和非智力资源,精心创设一些对智慧和意志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的勇气与热情。
,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应变能力等;要加强认知过程教学,实现知识、经验与原有认知结构的有效“同化”、“顺应”与“建